陳智德
在我們讀中學的時代,歷史科絕少觸及香港歷史,我們只大略知道她於十九世紀由於鴉片戰爭,由清朝割讓或租借給英國,其後的事則不甚了了,而且奇怪地,愈近代的事情愈不清楚,有關香港史的一切都不在教學範圍內,考試更不會考。學校不教不等於我們不知,透過民間掌故和相關著述,如魯金等著的一套《香港掌故》小叢書以及《九龍街道命名考源》等書,我們一點一滴地認識香港史。
根據梁濤(魯金)《九龍街道命名考源》,部分歷史掌故實隱藏於街名當中,如洗衣街、染布房街及鄰近的黑布街、煙廠街等皆是旺角早年工業發展的痕跡。那麼,西洋菜街、通菜街是否標示昔日的農耕地?旺角昔名為「芒角」,有芒角村民世代居住,那麼,昔日的芒角村民是如何被驅散?芒角村如何被毀,建設成現在的馬路和大廈呢?旺角的英文譯名「Mong Kok」仍保留舊稱即「芒角」的譯音,顯示該區發展初期在居民口中仍稱為「芒角」。
除此以外,旺角還有鮮為人知的文學痕跡,據三十年代詩人劉火子之女劉麗北提供的資料,劉火子於一九三六年曾與友人在旺角奶路臣街創辦「香港新生兒童學園」,學生多為貧苦子弟,劉火子在該校推行「國難教育」和新文字拉丁化。二零零四年,旺角山東街渠務工程地盤發現古代陶罐文物出土,比發現二戰遺留的炸彈更令人震撼,旺角的歷史,比我們所知、所想像的還要古老。下次與朋友約會,不妨相約在「芒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