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東尼
《愛麗絲夢遊仙境》與《屍中罪》先後上映,前者是真童話,無論人物設計及色彩佈置皆十分精緻,可惜內容只有形式的一半,有形而無實;後者光看中文譯名應歸入「兒童不宜觀看」的類別,但電影的主題及充滿魔幻想像的情節其實更具一家大小入場觀看的價值,有點似看《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的味道。
《屍中罪》改編自2002年的美國暢銷小說,內容講述14歲女孩蘇絲三文遭孌童鄰居殺害,化作冤魂,以敘事者的角度觀看及講述親人朋友對事件的反應及變遷。因此,故事並不以追兇為主旨,反而強調徘徊生死界的蘇絲如何看待生命中突然的「離場」,由心有不甘到學習放下,一步一步從追溯死亡線索中「成長」。
故事並沒有大費周章於殺害的情節,鄰居夏菲先生誘殺蘇絲的短短數分鐘是電影第一個小高潮。其後,蘇絲父親不斷追尋愛女死亡真相,整個家庭的關係漸漸變質,首先是夫婦分離,母親最先放棄離家遠走,後來父親亦因過分執着於追查兇手而險被打死。父親充當了行動者的角色,處於生死界的蘇絲則有機會重新細看人間世相,明白到死亡並不可怕,唯人可以更為兇殘;留守悲傷與憤恨令人心變得醜惡,她恨自己捨不得離開家人上天堂,而她的自述亦正是父親心理的倒影,因執着於復仇而泯滅了理智,忽略了與家人的關係。
事件發生多年後,夏菲先生再次出動,聰敏的次女蘭西並沒有如姊姊般受害,甚至揭發了鄰居的暴行,事件得以解決。然而,蘇絲的骸骨最終卻石沉垃圾湖底。電影明顯跟從了原著的處理,屍中之罪既為在世者的生命帶來了重大的轉變,象徵着悲痛的「遺物」決沒留下來的道理─正如蘇絲終在生死界「成長」,放低過去步入天堂,她與家人的痛苦就隨着收藏着屍骨的夾萬一併永沉湖底。
追溯死亡之路,最終不過是教人放下與let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