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魯班
——魯班與中國建築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李磷
香港西環山市街北端的山坡上,築茪@道斜峭的石梯級,小心爬上去,便到了青蓮台。在稠密的高樓大廈之間,有一座不顯眼的低矮小屋,門楣上刻了五個金色大字:魯班先師廟。兩側是一副對聯:東魯繩規遠重萬世,北城俎豆永薦千秋。這不為途人注意的廟宇,始建於清光緒甲申年,現被政府列為一級歷史建築。此處平常冷冷清清,但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日,即先師誕,卻很熱鬧,當天很多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士,都會前來拜祭他們的宗師——魯班。
在中國,魯班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與他相關的事跡實在太多了,數不勝數,人們仍掛在嘴邊的,就有那句著名成語:班門弄斧。
雖然魯班的身世是一個無法破解的謎,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位化腐朽為神奇的匠人。傳說他出生於春秋時期的魯國,可能姓公輸,名班(或般、盤),故後來被稱作魯班。今人任繼愈推測魯班原籍山東滕州,李廣星則著有《魯班考論》。
最早提及公輸班的歷史文獻,是先秦古籍《墨子》,其〈魯問〉和〈公輸〉兩篇對公輸班有較多的記述。《墨子》寫道:公輸子從魯國南遊至楚國,為楚王造戰船從而打敗越;公輸子曾用竹和木造了一隻鵲,它能夠在天上飛翔三日不落地;公輸盤曾為楚國造攻城的雲梯。儘管在書中他被刻意塑造成與墨子思想行為相反對立的人物,但字裡行間,讀者可以感覺到公輸班除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巧匠,還具有正義的品德。例如墨子試探公輸班,說北方有人欺侮自己,請求公輸班將此人殺掉,並願獻十鎰金為酬。公輸班聽了很不高興,回答:「吾義固不殺人。」及後《孟子.離婁》也有「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之句。所以公輸班因為重要的發明創造,在當時已名揚四方。規矩即是傳統木工用的曲尺,又名魯班尺。那麼,公輸班就是魯班嗎?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見。其實,魯班是誰並非問題的關鍵之處,因為後來魯班已演變成一個神話;而關鍵之處,又向無爭議:魯班是最傑出工匠的化身。
魯班被後世木匠尊為始祖,因為曲尺、刨、鏟、鑽、鋸、鑿、墨斗、水準等沿用至今的木作工具,傳說均由他發明,而這些工具的出現,大大促進了木加工技術的發展。魯班無疑是多才多藝的,按學者考證,他還發明了鑰匙鎖、遮陽擋雨的傘子、加工糧食用的石磨、起重用的機械裝置滑輪、水上作戰用的兵器u強,以及攻城用的雲梯和飛天的木鵲等等。漢代科學家王充在其著作《論衡》中曾專門探討過魯班神奇的木鵲,並客觀地認為木鵲作為人造飛行器是可能存在的,但在天上翱翔三日不落地則顯然屬誇張之言。
神乎其技的魯班,常有超越人們想像力之外的新作,自然被視為「科學怪人」一類,於是坊間散播有關他的種種傳聞、附會、虛構,似乎也順理成章。不過,魯班害死親生父母的故事,雖然神話色彩甚濃,但其內涵卻值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話說孝順的魯班為母親造了一輛木馬車,車子機關俱備並由木人駕御;一天,其母坐上車,木馬自動行駛起來,離家一去不回,魯班因此失去了母親(出自漢代王充《論衡.儒增篇》)。至於其父,某日偷偷騎上魯班做的木鵲,在鵲身上敲幾下,木鵲隨即起飛並飛到吳國;吳人見魯班父親竟從天上降下,誤認為妖,便將他活活打死了。魯班到處尋找,覓至吳地,聽見鄉人議論此事,方知父親已死。於是他很氣憤,回家立刻造了一個木仙人,手指吳地。此木人有法力,令吳地大旱三年,農民顆粒無收。後來吳人得知真相,攜禮至魯班家向他賠罪。魯班獲悉吳人因自己為父報仇而飢荒三年,深感內疚,將木人的手臂砍斷,吳地馬上大降甘霖。事後魯班認為造木鵲,使父亡;造木人,令百姓苦;便把木鵲和木人燒了(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這兩則故事,反映了魯班挑戰自然極限的作為並未得到當時社會的普遍認同,父母雙亡的苦果暗喻他遭受上天懲罰,燒毀木鵲木人之舉象徵他改悔。
中國傳統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現代多從事傢具製造及室內裝修的木匠,在古時候卻是營造房屋的「專業人士」,所以魯班的真正身份乃建築師。現代漢語「建築師」屬於外來詞,即英文「architect」,中國古代類似歐洲建築師的職業名稱為「匠人」,《周禮冬官考工記》有「匠人營國……」之述,可見他們還負責規劃城池。魯班生前曾經設計、規劃或營造過什麼建築和都城?歷史沒有任何記載,春秋時期的房屋早已灰飛煙滅,我們無法一窺他的傑作,亦無法具體指出他對中國建築作出的貢獻和影響。但有一點我們很清楚:魯班肯定是位建築巨匠,古往今來他備受所有匠人或建築師的推崇。
民間流傳魯班發明了口銜門環的銅「鋪首」,精雕木鳳凰以飾屋,製作石刻禹貢九州地圖,因材構宮室台榭,建蘇州城昌門,造北宋汴梁慶樂園亭,築山西靈石縣佛寺、盂縣兩嶺橋、河津縣流丹亭、舜廟、太平縣天壽觀、安邑縣興國寺,廣西陽朔遇龍橋,陝西涇縣魯橋和甘泉縣古谷寺,以及著名的趙州大石橋和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等。當然,以上多為附會,老百姓習慣將巧奪天工的建築物和魯班聯繫起來,或稱一些後起之秀為「再世魯班」。然而,當魯班頭頂光環、變成神話以後,各地的匠人由於身份低微,即便自己擁有卓越的才華和智慧,也照樣把功勞算到魯班身上。例如明代一本民間私印關於建築、傢具和風水的書,乾脆就叫《魯班經》,著者沒有署名。作為歷代傑出工匠的代表人物,魯班的形象雖然有點模糊虛幻,但他留給中國建築的寶貴遺產倒很真實,若以一字概括,那就是:巧。的確,中國木建築以構思巧妙著稱於世。
魯班的傳奇讓我們不禁想到,中國古代曾產生眾多的能工巧匠,營造過不少偉大的建築,可是像魯班那樣名垂歷史的,卻寥若晨星。宇文愷、李春、喻皓、李誡、蒯祥、雷發達等人,只是少數幾個幸運兒。這揭示,一方面,中國建築比較強調集體創作,個人不易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傳統社會長期輕視工匠,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地位。這種面貌,到了現代有所改善。不過,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市民熟識的華人建築師,恐怕亦只有梁思成、貝聿銘兩位。始設於一九八七年的「魯班獎」,每年評選一次,是當今中國建築工程的最高榮譽,可惜它僅局限於肯定工程的建設質量,並未表彰建築師個人。建築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物質條件,建築師為全社會創造理想而優美的生活及工作環境,付出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國際上設有年度獎項授予成就非凡的建築大師個人,如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美國芝加哥普利策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法蘭西建築學院大獎、丹麥嘉士伯建築大獎、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等。
據調查,山東、天津、上海、成都、廣東、香港、台灣等地都有魯班祠或先師廟存在。魯班仍然是中國建築的至尊。我們景仰魯班。我們期待巨匠。但願我們的建築師設計出更人性化的空間,但願我們的建築師更有社會責任感,但願更多的建築師為我們大眾所了解,與魯班齊名,並超越魯班。(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