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熏殿圖像.宋徽宗像》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訪問學人 邵曉峰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皇帝相貌感興趣,「帝王之相」的觀念也深入人心。到了宋代,其宮廷畫院中就有寫真名手為皇帝畫御容。宋代帝后像主要為宋代各處殿堂供奉。元滅宋後,這些畫像入藏元內府,明朝時被收於宮中古今通籍庫。清代,乾隆帝在檢閱庫中藏畫時發現所藏畫像多斑駁脫落,於是命工部將所藏歷代帝王后妃、聖賢名臣像重新裝裱並改藏於南熏殿中,這批圖像也因此被稱作《南熏殿圖像》。今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南熏殿圖像》中以宋代帝后像較為完備。宋代帝后像自宣祖起至度宗止。這些畫像在中國人物畫史上較少被人提及,或許在一些文人畫家眼中,它們過於謹細,不足以重。但是,由於宋代著名肖像畫家的作品今天已難得一見,因此,《宋代帝后像》就成為探討宋代肖像畫的重要資料。
《南熏殿圖像.宋代帝后像》中的尺寸、章法、畫法以及人物姿態、表情、服飾體現了一定範式。就服飾而言,皇帝均身穿紅色朝服,頭帶長翅官帽,樸素大方。皇后們則均服飾華麗,頭戴九龍花釵冠。在審美上,帝王像偏於樸素,皇后像偏於華麗,這種對比在他們的坐具上也明顯存在。畫像在為我們展現宋代帝后的性格特徵的同時,也描繪了20多套傢具(椅子與足承),揭示了宋代皇室傢具的某些特徵。畫中坐具分為三類:寶座(寬大華麗的扶手椅)、較華麗的靠背椅、較樸素的靠背椅。宣祖、太祖、真宗后、英宗的坐具為寶座,宣祖后、仁宗后、高宗、孝宗、光宗、光宗后、寧宗、理宗、度宗的靠背椅較華麗,真宗、仁宗、英宗后、神宗、神宗后、哲宗、徽宗、徽宗后、欽宗、欽宗后、高宗后、寧宗后的靠背椅較樸素。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最為荒淫奢華的皇帝——宋徽宗趙佶的坐具即使在後一種類型中仍顯得樸素。徽宗坐椅是在其父(神宗)、兄(哲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搭腦出頭,半圓形末端設計成三段弧形雲紋,座屜下牙條兩端也飾以雲紋。足承為四柱足式框架結構,兩側和前後面飾有鏤空靈芝紋。坐椅與足承均髹紅漆,與趙佶官袍十分統一。另外,徽宗坐椅四足有側腳,特別是兩隻後足的斜度略顯誇張。從畫家的造型能力來看,不太可能是由於畫家對透視的運用不當而造成的錯覺,應是實際情況。對於這種前後足側腳不一致的椅子造型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因為即使在明清傢具中,如此實例也屬罕見,這種獨特設計與這位藝術素養過人的畫家皇帝的審美觀不無關聯。
畫像中趙佶面目表情被刻畫得頗為傳神,俊朗謙遜,唇上兩撇淡淡的鬍鬚既顯示其年齡,又別有情趣,使其形象更為儒雅端莊。而在歷史上,剛繼位的趙佶和後來人們心目中的昏君有天壤之別。他兢兢業業,虛心求賢,此像應是其登基不久的寫照。
趙佶19歲登基,在位25年(1101-1125)。繼位之初,年輕的徽宗想做明君,希望國家強盛。他「詔求直言」,鼓勵天下人對朝政暢所欲言,其詔書中有「其言可用, 朕則有賞;言而失中,朕不加罪」的誠懇表達,足見其求賢心切。那時的他既不像司馬光、向太后那樣討厭新黨,也不像王安石、章惇那樣憎恨舊黨,而是主張消除朋黨之爭。其繼位後的第一個年號「建中靖國」很有內涵:建中,即舊黨新黨,一視同仁;靖國,即團結一致,共建大宋。其兄哲宗曾下詔讓天下人直言,宰相章惇卻為此成立一個機構,專將批評新黨新法的文章挑選出來,斷章取義,網羅罪名。徽宗撤了這個機構,頗得民心。他追復文彥博、司馬光等人的官職,給受新黨迫害的人平反,其中包括一代文豪蘇軾,可惜他在從「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的北歸途中,卒於常州。遭迫害的宰相范純仁也被召回,他是名相范仲淹之子,德高望重,當時已七十高齡,可惜從永州(今湖南零陵)回來不久即過世。徽宗還關心百姓疾苦,甚至下詔「諸路遇民有疾,委官監醫往視疾給藥」。一時之間,朝廷上下,政治清明,徽宗頗有美名。其執政能力深受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的賞識,半年後她就將大權完全交給了這位年輕人。
宋代開國君主崇尚儉樸,徽宗特別遵循,甚至鄙視仁宗的寶座過於華麗。永興民王懷進獻玉器,被他謝絕。宰相張商英在他面前大談奢侈就會亡國之論,他虛心接受。宮中整修殿宇,徽宗告訴工頭,宰相若經過,要藏起來,不能讓他看見你們在搞裝修。其言下之意是,要是讓張商英看到了,會使他認為我這個做皇帝的不但不節儉,而且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那段期間,徽宗對張商英頗為看重,甚至還讓他暗中監視、制約蔡京。在繼位後的兩年裡,趙佶整朝綱,平冤獄,貶奸佞,獎忠賢,可謂勤勤懇懇、奮發有為。然而,這「另一個趙佶」後來之所以被世人忘卻,是從賞識蔡京開始的。
在一次宴會上,他拿出一件玉杯,對大臣們說,因怕被人指責奢侈,與祖宗制度不合,故不敢使用這類器物。這時,蔡京趁機站了出來,曲解《周易》中「豐享,王假之」和「有大而能謙必豫」之論,宣揚「豐享豫大」,鼓吹君主在太平盛世享樂不僅理所當然,還可顯示我大宋物資充沛。徽宗大喜,潛藏的享受之念有了理論依據。在蔡京慫恿與指導下,他重用王黼、童貫、朱面力等人,縱情聲色犬馬,盡享宮室之樂,並聽信蔡京打擊舊黨與異己。他驕奢淫逸,癡迷道教,大興土木,採辦「花石綱」,百姓怨聲載道,其「艮嶽」規模巨大,薈萃天下奇花異石,耗財無數。國力每況愈下,內憂交織外患,直至靖康之恥。為此,《宋史》本紀第二十三中說:「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北宋滅了南唐,但這位北宋皇帝徽宗和南唐後主李煜在不少方面非常相似,尤其體現在處理個人藝術愛好與國家政務關係的失衡上。趙佶藝術天分極高,不但愛好飲茶、蹴鞠、騎馬、射箭,而且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興趣濃厚,尤其在書法和繪畫方面成就最高,其「瘦金書」至今為人推重,其畫作價值驚人。因此,明人《良齋雜說》附會說,在趙佶降生前,其父神宗曾在秘書省觀看李煜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歎訝。適後宮有娠者,夢李後主來謁,而生端王。」由《南熏殿圖像.宋徽宗像》可見,趙佶的相貌也堪稱「儼雅」,但是,當後人欣賞此畫時,這位年輕皇帝寧靜謙和、樸素俊雅的形象是如此呼之欲出,誰又願意想到畫中人因「機巧多技,大興土木」而「窮極淫樂,天變民怨」,以至於淪為史上最為屈慘的皇帝呢?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