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沿海四省(福建、廣東、江蘇、山東)的四個名城,三十五天內連續發生校園傷人案,舉國震驚。治安部門首當其衝,連忙採取多項善後措施,包括加強校園保安,徹查校園區域內異常人物,防患未然。
現代都會社會狀況複雜、生活緊張壓力重大,精神失常而闖下瀰天大禍的事,迭有所聞,美國特多校園血案,防不勝防。
校園血案是有「傳染性」的,每個特大血案經媒體報道之後,連續會有多宗發生,蓋因心內積滿怨緒的人,腦海存留了血案洩憤的潛意識,情緒失控時,便會效法暴力。
比較保守的地區,新聞媒體盡量低調處理類似案件,免生傚尤。在校園加強保安,也是避免慘案再生的措施之一,不過,只能治標,只能治本。要徹底杜絕校園生事,還須找出校園偏多暴力案件因由,加以根治。
校園血案兇徒不外兩類,一類是尋仇而來,有目標人物,其他受害人是無辜殃及;另一則純粹失常發狂,亂傷無辜。這一類人,幾乎都是社會弱勢社群,眼看別人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活潑出入校門,反觀自己一事無成、兒女受苦,於是,怨憤天公和社會不公!長期積壓後終於爆發,遷怒幸福人家,來個玉碎瓦不全。
發達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潛伏眾多心懷怨憤者,「計時炸彈」拆不勝拆,最有效方法,還是在社會各階層、各地域,多設輔導機構,多為弱勢社群着想,讓他們永遠還有一絲希望,不致走上絕路。
香港菲傭族群,是現代社會學者最佳研究對象。她們早晚見盡主人的財富、享受,卻能默默工作、任勞任怨,很少有因忌恨而發狂。盜竊及虐待少主的個案只屬少數。
原因是她們都有「希望之窗」,一方面,每屆周日、假期,她們聯群結隊開 party,抒發積鬱;另一方面,她們賺的錢足夠養活家鄉的親友,節儉的人,十年八載後還積起本錢回鄉開餐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