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波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和長期的繁榮穩定,支持政府政制改革,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制,才是香港發展的正途,更是香港政府與各黨派團體的重要責任。香港的競爭力正在逐漸削弱或消失,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反對派應醒醒了,是該懸崖勒馬的時候了,不要再阻撓香港經濟與政制改革的健康發展。
「五.一六」立法會五區補選臨近,被香港廣大傳媒口誅筆伐和民眾唾棄的所謂「五區公投、全民起義」又現死灰復燃之跡象。某些反對派政客甚至自掏腰包賣起政治廣告,繼續鼓吹與香港經濟和政制健康發展極不協調的所謂「公投或起義」等議題,實在冥頑不化,用心險惡,他們惟恐天下不亂,非把香港玩衰、玩殘不可。因此,廣大香港市民還需保持高度警惕!
香港向來非政治之都
筆者早前曾撰文闡述,「香港從來就是一個經濟之都;而非政治之都,香港也沒有政治投機的土壤」。過去港英管治時代如此,現在仍然如此。97回歸後,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是祖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確保香港經濟和社會長期保持繁榮穩定,是香港政府施政管理的首要任務。今天的香港更不是西方敵對勢力培育「代理走卒」或散佈「勢力影響」的溫床。對這一點,香港市民有充分和清醒的認識。
香港回歸13年來,受97亞洲金融風暴和2003沙士疫症,以及2008全球金融海嘯等惡浪的衝擊,產業升級一直緩慢,經濟轉型乏力。國際產業分工調整與外圍經濟形勢的變化影響是一個客觀原因,但長期以來反對派熱衷政爭,煽動社會對立,製造內耗,瞎折騰,掣肘政府等行為是香港內部的一個主要的發展制約因素。在中央政府始終如一的鼎力支持下,香港經濟在每一次危機關頭,方能化險為夷,並迎來經濟復甦與轉型發展的曙光和機遇。因此,港人更應倍加珍惜。今天的香港已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和戰略機遇,也面臨來自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區域的產業重整壓力,更面臨來自上海的國際港口、物流中心、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及人民幣離岸國際結算中心等全方位競爭壓力。香港目前雖還是亞洲最開放、自由的市場,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香港近年的競爭力正在逐漸削弱或消失,在有關機構最新公佈的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中,香港的「經濟規模、經濟效率、收入水平、產業層次,及綜合競爭力」雖還暫列首位,但在城市綜合成長競爭力方面,香港已位列倒數第七(去年已跌出前十),已被上海、深圳遠遠超越。反映香港的經濟改革已停滯不前,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因此,香港的反對派應醒醒了,是該懸崖勒馬的時候了,不要再阻撓香港經濟與政制改革的健康發展。
反對派阻撓香港政經健康發展
不久前剛開幕的上海世博會,再一次給香港敲響了警鐘。上海世博會規模史無前例,不僅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國的快速崛起與日益壯大的綜合國力,展示了上海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以及未來滬港兩地的競爭態勢。香港政府代表團和立法會代表團都已到訪上海世博,想必也會獲得更多的啟示。回望上海市長韓正去年11月1日總結的上海六個層面的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策略:「一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特別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端新興服務業;二是大力提升先進製造業水準,促進工業優化升級,推動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繼續完善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四是努力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設低碳、綠色、生態、宜居的城市;五是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六是抓住舉辦世博會的重大機遇,實現科學發展戰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品牌」。由上可見,上海的每一個發展層面無不形成對香港的挑戰,每一個進步環節無不折射出香港昔日獅子山精神的光輝和腳印。應當說上海正在以發展經濟、建設國際品牌城市為中心的大旗下默默學習香港,追趕香港和超越香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海一切以經濟發展效益為中心的戰略思維和定位,確實值得香港思考。
對於香港而言,政制的改革發展就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發展的大局,需順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形勢循序漸進。沒有經濟基礎的強健穩固,就沒有政制環境的健康穩定和社會民生的和諧。因此,是該醒悟的時候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和長期的繁榮穩定,支持政府政制改革,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制,才是香港發展的正途,更是香港政府與各黨派團體的重要責任。時不我待,香港必須抓住機遇,人間正道是滄桑,而今邁步從頭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