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鳳賢
——城客列傳
Anita(鄧鳳賢)是香港為數不多的女性室內設計師之一,除了私人客戶,她近年更多的承辦多項大型豪宅示範單位的室內設計工程,自2007年開始,連續3年獲得「大中華傑出設計師」大獎。在她最近出版的首部個人設計專集《寫給空間的情書》,特別以「家」為主題,包含了十多個家居和家居示範單位設計的案例,是她對近5年來室內設計的小結和回望。正如該書編輯在前言中所說,「由商業空間設計走向家居和家居示範單位的過程,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往回走,從一條寬闊的路走進一條窄路。然而在她心裡,設計家居示範卻給予她極大的滿足感和自由。因為,她不但可以將那些商業空間裡未能實踐的設計理念和構思,在家居示範單位中實現,而且,她的作品讓她接觸到群眾─最終使用她的設計的人,是直接的、完全的,作為一個設計師,最重要的莫過於此……」
感性不是全部
而就在籌備書的出版期間,一個因緣巧合,令Anita接觸到「無止橋慈善基金會」,後者致力在中國偏遠地區的鄉村建橋,幫助當地人解決上學和外出的交通問題,並同時推廣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就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的幾個月後,Anita隨基金會成員到四川馬鞍橋村進行探訪,讓她發現建築設計師更大的社會意義。「所以我和編輯商量後,臨時決定將我的書部分用做義賣籌款,作為基金會建橋的費用。」Anita很興奮的說。她是一個感性的人。
書的題目充滿了溫暖的感性和柔情浪漫,但這並不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女性設計師所需要的全部,「做這一行的女人,決不能太嬌氣,因為常常要在工地督導,而工地就是男人的世界。一方面你不能介意現場環境的污濁,另一方面,你要保證讓你的意願得到男人的尊重。」她說自己屬於中性,那些女人的媚態在堅硬僵直的鋼筋水泥中,不會起到任何幫助。但她把她的美感投射到空間設計的細節中,營造出古典優雅的環境氣氛。「因為香港居住空間的特殊性,不太有特別大的居所給你設計,大居所比較容易表現設計師的理念,而小居所做不好,就會變成裝修師傅。」坐在國際金融中心73樓她服務的東家恆基兆業地產的辦公室,從窗外可俯瞰整個維港,因為煙霞,少了高空的那種氣勢凌人,而此時的Anita,也更加放鬆和隨意,她特別容易感知到空間中包含的各種細微變化。
和家有關
她有20多年的室內設計經歷,當年從加拿大Manitoba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就一頭扎進設計行業。香港特殊的設計環境造就了她。「在國外,室內設計分工很清楚,設計師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坐在辦公室畫圖,然後再交給施工人員,但是在香港,設計師需要兼顧了解地盤的情況,要清楚知道施工的過程是怎樣。」有了現場的經驗,反過來亦可以幫助對設計上的進一步突破,這也是Anita一直很強調的實踐。
她的最愛是白色襯衫,掛到滿滿一衣櫃,那是她的生活態度:簡單、利落和對古典美的追求,所以很難想像她帶着安全帽穿梭在施工地時的情景。「我喜歡timeless的感覺,因此我的設計風格都會特別的前衛,古典的其實才有永恆的美感。」除了對空間設計的熱情,她說自己也樂於從事家居擺設的設計,說到底,都是和家有關,和心有關。也許,這也是女設計師獨有的專注。 ■文、攝:梁小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