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杜亦有道:必定衰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19]     我要評論

阿 杜

 自「西九」請到鬼佬當政,一切像漸上軌道,開始做點事,如近月大力推介京劇崑劇,羅家英、阮兆輝等有心人亦着力發掘鑽研《香山大賀壽》、《六郎罪子》等古本粵劇,但正如老友「文斗」陶傑所言,戲曲,必定衰微,因為戲曲,這閒逸年代之閒逸藝術早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正如廣東人此「華南文化地」最優美、最有品賞價值的粵曲,早三五年間,突然迴光返照掀起過一陣熱潮,師奶名媛時髦小姐美女都要學粵曲,自三五年前起「曲社」、「曲會」如雨後春筍,一下子琴師曲師搶手至斷市,不少廣東業者匆匆申請來港充場,不少名媛結隊每周上深圳、廣州請名師操曲。興旺過三兩年,如今,又趨沉寂了。簡單得很,正如一台粵劇要演三五小時一樣,不切合這個電腦火箭時代之歷史頻率需要,當然就「滾水淥豬腸」——越玩越縮了。

 唱流行曲還可以靠天生姣好之喉腔,多操幾次卡拉OK,就可以上口表演,粵曲和京崑曲一樣,沒有天才唱腔加五、七年之操唱功力,識咬字難丁板,沒有文化底蘊音律修養,根本難成曲調,連講句獨白也𡦃𡦃啞口,如此難見世面的東西,還會有多少人埋頭苦練?

 粵曲是始於糜時(糜爛的時代),繁於亂世(列強侵華民初革命之大亂世紀),溺於盛世(三十至五十年代中國大勢初定),沒於時代(國共大戰至共產黨立國)。民初之時風調雨順,城市閒人愛聚賭吹鴉片,青樓嫖妓徵歌逐色,雛妓欠色者,妓寨培養她們唱曲(稱「琵琶仔」),嫖妓吹大煙者喜有伶人在旁唱奏助興,是為粵曲「女伶」之興起,有別於上台有武功排場的「做大戲」,但一樣被列入為「戲子」。

 亂世之時(民初革命戰時)女伶最興旺,什麼四六平喉、四大子喉都出於那年代,唱至廣東各城鎮所有酒樓飯店都有「曲座」、「樂府」,但如斯曲壇旺勢只維持了二、三十年,四、五十年代後便漸沉寂。

相關新聞
排壇玻璃美女趙蕊蕊 回顧十年坎坷職業生涯 (圖)
十載生涯傷病纏身 (圖)
傷情全回顧: (圖)
永遠是偶像 (圖)
領獎台上 (圖)
鄧鳳賢寄情空間 (圖)
歷史與空間:客家婦女為什麼不纏足 (圖)
亦有可聞:古代的「偽娘」
豆棚閒話:誰促成了起義者
遊蹤:芝加哥有個「畢卡索」 (圖)
百家廊:造幣局的櫻花 (圖)
翠袖乾坤:張柏芝再生仔為何哄動?
娛視觀:鯊魚遭割鰭棄身之謎
琴台客聚:士林的蚵仔煎、九份的芋丸
杜亦有道:必定衰微
思旋天地:貪 念
路地觀察:援交第二世代
從結婚蛋糕到曲奇餅 一室味與道 (圖)
蛋糕餅乾兩相宜 (圖)
口味多多隨你喜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