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去台北,有一處美食街不能不去,就是士林街。士林街位於台北市北方。士林街以住宅區為主,區內的陽明山是台北市民假日的好去處。美食街則位於台北捷運劍潭站旁,士林夜市很熱鬧,是台灣最著名的觀光夜市之一。該區吸引不少外籍人士去遊覽。台北美國學校及台北日僑學校皆位於此區,蔣介石生前亦居於此區,所以是名人名店名食的集中地。
我每次去士林夜市,主要是去尋蚵仔煎(即海蠣煎)。這裡單是蚵仔煎便有二十多家。入到士林夜市,觸目可見便是琳琅滿目的蚵仔煎的黃色和綠色招牌。我每次見到這些招牌,便感到特別興奮,因為蚵仔煎是家鄉閩南小吃的招牌菜,雖然自大的台灣人不承認蚵仔煎是源自閩南,其實在閩南古代的地方誌,已有蚵仔煎的食譜。不過,台灣士林夜市把蚵仔煎發揚光大罷了。
在閩南的大酒樓已吃不到地道的蚵仔煎,倒是在台灣,特別是在士林夜市,每一家蚵仔煎店,都落足心機製作,各有風味。
台式蚵仔煎與閩南傳統蚵仔煎的配料不大一樣,後者是用新鮮朱蠔、鴨蛋、蔥蒜、番薯粉;台灣蚵仔煎的原料是用新鮮朱蠔、雞蛋、白菜、麵粉糊。台式蚵仔煎把佐料與麵粉攪和,放在平底鐵鑊現煎現吃。
台式蚵仔煎棄番薯粉、鴨蛋、蔥蒜不用,吃起來較爽甜但不膩,傳統閩式的蚵仔煎較香口和惹味,主要是番薯粉、鴨蛋和蔥蒜起作用。此外,還有潮式蚵仔煎,做法也迥異。
士林街的蚵仔煎則以烹飪功夫見稱,這裡出品的蚵仔煎外表金黃酥脆,內層卻很糯軟,火候控制得特別好,所以吃起來很甘美。士林的蚵仔店還同時賣雞蛋煎、蝦仁煎、花枝羹、三鮮羹等。
士林夜市蚵仔煎響噹噹,還有聞名遐邇的臭豆腐。這裡的臭豆腐價廉物美,比其台北名店秀蘭小吃的臭豆腐的花樣和味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士林的臭豆腐品種之多,令人咋舌。除了炸或蒸臭豆腐外,還有加上鴨血或是大腸的麻辣臭豆腐煲。你如果是喜歡麻辣兼香臭的食品,不可不試。
士林街販賣的巨無霸大香腸,有手臂那樣粗,使我想起德國香腸,便有點反胃。但是這裡的香腸是用木炭烤的,香噴噴,吃起來皮脆汁多,口感特別好,再配上蒜片和小黃瓜,年輕人特別受用。
這次台北行,還去了九份。去九份,很多遊客是去憑弔日治時期的舊建築。九份位於台北縣瑞芳鎮,地處在山坡地勢上,過去曾因出產金礦而盛極一時。林立的商店與酒家每到夜晚燈火通明,因而有「小上海」、「小香港」的美稱。後來隨着礦源枯竭,人口大量外移,昔日繁華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九十年代,以九份為背景的電影《悲情城市》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經由媒體一再炒作,才重新喚起人們對九份的記憶,也帶來九份的二次繁榮。二○○一年日本知名動畫師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便是以九份為原型去繪製的,從而吸引了日本大量遊客。
九份也有不少美食店。這裡承襲了不少早年傳統美吃,其中以閩南小吃的芋丸、芋粿、草仔粿、黑糖麻粿最引人入勝。
我在賴阿婆吃店買了一客高腳紙碗盛載的芋丸羹,除芋丸外還加了水果粒,吃起來特別爽滑,還吃了一串有乒乓球那麼大的魚丸,味道一般。
我已很久沒有吃到草仔粿了。草仔粿早年在閩南、潮州一帶流行。先用一種香草(我忘了名字)與糯米攪拌,填放在一個木製模型,倒印出不同形狀的粿點,再隔水蒸熟。是一種甜食。吃起來又軟熟又「煙韌」,很有咬口,是過年過節的祭品。
實在吃得太飽,我購買了一大杯地道的陳年鹹甘橘水喝,很快便消滯了。這就是九份的好處。(台灣小吃記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