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當大家在關注,稍後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會否實施新一輪的量化寬鬆,同時間,另一邊廂卻傳出,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里謝可能考慮退市,主要是針對危急時在市場上買入債券的做法。
會否影響復甦力度惹關注
當然,大家可以想像的是,歐洲那邊剛有所謂壓力測試完成,姑勿論這個測試是否有效,或是否足夠嚴謹,只是起碼要問一問,究竟如此時刻退市,或減少為市場帶來無限量貨幣供應的期望,是否恰當。如果真的進行,會否影響到歐洲的復甦力度。
事實上,這不單是歐洲的問題,也是全球各國的問題。大家都明白,當日為了拯救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動用的財力是天文數字,配合海嘯那百年未必一遇的規模,救市的資金和隨後帶來的資產價格上升,也是百年未必一遇。今天,各國央行面對的決定,也是百年未必一遇的艱難。
不要說歐美這些公認面對長期結構性難題的地方,即使是中國,也不容易處理。救市時果斷地投入資源,但大量流動性最終必帶來通脹壓力,究竟何時去退市,無人可以說得準。當然,嚴格來說,中國早在去年12月起,便已重點針對內銀和內房,以各種政策或言論,多管齊下,務求潛在的資產價格泡沫不要吹得那麼大,盡量不要爆破,而只要泡沫不大,即使爆破的破壞力也可以減至最低。
然而,到了今天,即使是經濟增長有雙位數字的中國,始終仍得面對一個困難,就是煞車容易,但煞車的力度和速度,很難掌握。事實上,通脹數字已經接近目標,隨時有可能持續地超越目標,屆時不可能不抽緊資金供應。可是,另一方面,君不見當前的目標是保八,如果以簡單算術,不太嚴謹地心算一下,上半年雙位數,下半年可能低於八,才會有保八的平均數。
換言之,就是中國這樣高速增長,也不得不小心計算退市或調控的力度,而箇中的難度,恐怕一廂情願只希望股市上漲的投資者,並不易體會。
環球經濟前景仍不明朗
這樣一來,對於歐美的情況,投資者應盡量調低期望,復甦似有若無,環球經濟游走於通脹和通縮之間,大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反而更好,因為央行不會貿然在此時此刻收回游資,雖然面對一定程度的潛在通脹風險,但總勝過通縮和衰退重臨。
依此看來,歐洲央行真的大規模退市成事機會不大。不錯,可能會收回這半年以來的危急措施,正如美國之前也陸續收回,但論到真正抽緊資金,恐怕不是歐美等地可以應付得來的,事實上,連中國也仍然有不算慢的信貸增長,歐美怎能輕言退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