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認為,PMI指數的連續回落,預示下半年中國經濟減速成必然。圖為內蒙古達茂旗加緊建設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新華社
資深財經評論員 肖林
近一個時期,海外媒體和華爾街預言者們對於中國經濟說法五花八門,有人稱「捧殺」和「棒喝」接連不斷。世界經濟復甦艱難,美國經濟站起來還是再「趴下去」,至今沒有結果。此刻的中國經濟走向必然會受到更多關注。不過怎麼走,重要的還是走自己的路。
前天,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7月份數據公佈,數值為51.2%,這是此指數連續第3個月下降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前一階段調整結構,抑制信貸過快早增長,房地產投資過熱以及遏制高耗能產業的結果。也是經濟放緩的重要指標。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按照中國經濟專家給出的描述,已經有20多年了,但是調放循環,該調下去的產能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遏制。這次中國經濟面臨國內外經濟變局的夾擊,調整不可能再走老路,《中國證券報》的評論把目前的經濟放緩局面概括為「調整的陣痛」,筆者認為這一定性有一定道理。
而且,部分經濟學界的研究人員也認為,PMI回落是正常現象,目前並沒有回落到50%以下(按照規律50%到55%之間都是正常指標)。同時中國物流界人士給出的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此前高耗能行業高庫存給工業生產增加不少壓力。進入3月以後,高耗能行業如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產成品資金佔用增速迅速上升。如鋼鐵5月底產成品資金佔用同比增長14.3%,比2月底提高18.7個百分點;有色金屬,5月底產成品資金佔用同比增長29.7%,比2月底繼續提高。由此看來,目前的PMI回落,為結構調整正在提供空間。
目前關鍵是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是不是能夠按照預期繼續下去。前一階段,為中國經濟尋找更多現實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有關國家經濟發展全局的新的產業佈局和規劃不斷推出:發展區域經濟、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建設保障性住房等等。而且圍繞低碳經濟的發展,國家和民間都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很顯然,假如結構調整能夠實現,中國經濟放緩但經濟發展質量有所提高將無可置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信貸從總量調整到有保有壓的目標越來越鮮明,說明銀行行業參與結構調整的力度也在加大。這將為助推結構轉型提供資金支持。儘管如此,對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複雜性要有足夠的重視。無論是產業轉型還是產品轉型,都會遇到強大的阻力,有來自原有體制的、有來自已經形成的利益集團的、有來自就業問題的、來自海外市場不確定的變數等等。筆者以為,在此刻要堅持結構調整之路,必須同時堅持體制和機制的改革。
結構調整說到底是經濟格局重新佈局,很大程度也是利益的重新洗牌,單靠行政指導或者下發文件,是很難完成的。譬如:開放市場讓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享有同樣的機會和待遇;譬如:提振消費必然涉及到收入分配改革;再譬如:穩定健康的房地產市場,需要更多機制去培育等等。在結構調整增進行時中,不必對於經濟放緩恐慌,但是必須對於新的經濟增長點給予極大的關注,並創造更多的新機制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