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明
菜園村遷村問題目前暫獲初步解決,村民亦已開始收到政府的相關補償和特惠安排。自明近日「收到風」,據稱菜園村關注組此次的遷村補償「豬籠入水」,有關注組核心成員的家族更是「又食又拎」,不但一次性收到逾700萬補償,還一口氣購入5個居屋單位,當中還有兩個是相連單位,成了香港各「釘子戶」非常羨慕的「榜樣」。有知悉情況的政壇高人忍不住狠批關注組「抽水無度」,又批評政府「用錢解決問題」的做法,「政府必須重整現時處理收地安排的政策思維,否則以後每次收地,村民只堅持『不遷不拆』便有高額補償,當中所費公帑更只會拾級而上,令政府變成他們的『隨意ATM』」。
掃居屋申復耕 盡享補償好處
菜園村關注組共有36個家族,登記人口約有200多人,政府單是補償他們便已用了逾1.6億元的現金公帑,同時他們又申請了86個復耕牌照。自明亦了解到,有些家族一口氣申請了6、7個復耕牌照,但其實是看中每個復耕牌照附帶的那間不大於400平方呎、不高於17呎的臨時房屋,他們亦表明自己有住屋需要。其中,有關注組核心成員更以父母無結婚,「爸爸想自己一個人住」為由,將兩人分開申請復耕牌照;另外,連正在英國讀書的兒子亦報稱其畢業後會回港務農,同樣要申請一個復耕牌照。
菜園村關注組一邊覓地復村,同時又用盡毋須審批的「上樓」政策,一口氣購入了20個居屋單位,還擁有優先擇樓權。政壇老友對此做法很難理解:起初他們堅持不遷不拆,說是希望繼續務農,又說要遷村,讓村民們再續前緣,但到了可以隨意購入居屋時,他們即用盡補償政策空間,大手「掃貨」。「他們先用補償購入多間居屋,又分拆家族成員來申請復耕,說有居住需要,用盡補償政策的空間。」
收地狂花公帑 政策必須檢討
政壇老友總結事件發展至今的這筆「糊塗帳」,實在「看不過眼」,要改寫癲狗幫的常用口號去形容,坦言這個故事說明「沒有抗爭,哪有好處」。事件中,最委屈的是一開始已經接受政府補償的村民,「政府的做法令到『吵鬧的鳥兒有蟲吃』」,以後還有誰願意一開始就接受政府的補償?所有收地問題將注定會被抗爭到最後一刻。「近日屯門紫田村以政府賠償過低為由,拒絕政府職員入村收地,就是最好的例證。」
政府未來在新界仍有許多基建發展,如沙中線等交通基建均涉及收地問題。政壇老友說,政府收地作補償是既定政策,亦是合情合理,但不代表「只是用錢解決問題」。政府必須要重新審視有關收地問題的政策思維,如研究多個可行的收地地點,避免因只有單一選址,當收地出現困難時只能用高額補償作解決手段,「令政府批出的每筆補償公帑都是用得其所」。
不過,有官場老友亦好意提醒那些有意仿傚菜園村事件的人,當局不會單單因為有抗爭就提高有關賠償金額,菜園村涉及的是跨境基建,屬全港性工程,加上有時間上的安排考慮,所以才有特事特辦,「如果有人想借此模式發『抗爭財』,可能就打錯如意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