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
隨著11月的美國中期大選愈來愈近,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宣傳攻勢愈見明顯。面對著金融海嘯後疲倦至此的經濟,實際上可以做而未做,但又真有效的,應該不多。畢竟,由於美國長期面臨雙赤問題,國家不斷發債,央行另一邊廂不斷買,貨幣一直印,問題仍未解決。
是的,聯儲局已盡力以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付,政府方面已有各種退稅或刺激消費的方案,再加上拯救樓市或業主的計劃,可以想像到的,大概已經盡出。話得說回來,增加基建刺激就業這類,還是應該做。衰退期,或起碼是緩慢復甦期,財政政策上開支增加是有必要的,姑且不談凱恩斯經濟學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即管試試看。
傾向取消有利富人的減稅
跟增加開支再呼應的,當然是減少稅收。關於這一點,正常人都會同意,問題是出於哪些人可以多減,哪些人不可以。這個問題便不是人人贊同了,因為涉及到不同階層的利益。明顯地,民主黨人和奧巴馬的取向是有利中產或以下階層,共和黨則傾向於高收入甚至是富人了。而奧巴馬傾向的是取消有利富人的減稅,這樣一來,又多一個支持公共開支的來源了。
對於前任總統小布什有利富人的減稅計劃,外界一直批評,皆因富人節省了的稅款,重新消費重投經濟的比例,必然低於中產或低收入人士。故此,與其這樣,倒不如以富人所納的稅,支持社會其他福利或必要開支。當然,也有不少保守派的會認為,累進稅制度向富人開刀,難免影響社會上最有賺錢能力和花錢能力的人去創造財富然後消費之。
關於這個爭拗,如果純粹基於信念,相信會沒完沒了,而即使用上學術上較嚴謹的統計方法以量度,也總有人不同意。不打緊,也不礙事。不妨從另一個側面看看贊成者的想法。有人認為,目前的社會,不少人追求的並不真正帶來快樂,而只是要與周圍的人相比拚。
各階層付出不同難比較
某個階層的人要有某種消費和生活模式,不能給同伴比下去。最簡單就是向比本身階層高少許的參考,模仿之。而大多數人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少有用的資源將耗用在沒有意義的比拚上。這種情況在不同環節也出現,而為了得到勝利,大家付出了不成比例的努力,結果換來的未必是真正所需。而由於真正贏家只是極少數,很多人付出了努力,但結果是不合比例地低。
目前社會上最有能力消費的富裕階層,以至最有賺錢能力的一群,無論在消費或工作上,或多或少都是這種形態。持上述論調的人傾向認為,如果能夠降低他們在這方面的耗用資源(包括本身的時間和精力),轉投其他活動,未嘗不是更有益。如果順著這種思路,不難想像,假如可以減少對富人的資助,可能較多資源用在更有益的地方;又或者,僧多粥少的華爾街金融業,少一點年青學子投身,把心力放在科研或其他地方,可能更好。大家同意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