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沛金融分析員郭子聰
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投資市場旺盛,更充斥著不同種類的投資概念,由新能源項目、水資源、林木,到高通脹、新興市場消費等等。其中,新興市場消費可說是眾多概念之中最為投資者受落。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以來,消費板塊成為市場熱捧的對象,然而高昂的估值令股價上升趨勢的可持續性受到考驗,而中國的情況更為明顯。
非必需消費品指數遜色
如果比較由08年初的表現,以MSCI相關指數作參考,中國指數升幅約為5成,而必需消費品和非必需消費品卻升幅逾倍,這正正表現了市場一直追捧消費股的趨勢。然而,如果參考年初至今的表現,情況卻有所不同。3個分類當中,必需消費品的表現最好,年初至今回報約2%,高於中國指數的虧損5%。不過,非必需消費品的表現最為遜色,虧損幅度近6%。因此,非必需消費品今年並未有跑贏中國指數。
先從宏觀消費的基本因素來看,中國零售銷售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在金融海嘯前08年6月至9月期間的3個月,年比增長每月都保持在20%以上,其增長速度接近是經濟增長的一倍。然而,自海嘯以來,零售銷售增長速度放慢,09年大部分時間增長率維持在15%左右,但今年以來已回升,2010年2月曾高見22.1%,而近幾個月亦能維持在18%附近。
事實上,政府大力推行刺激消費政策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政策,而近期亦有公布延長舊換新補貼計劃。而市場現時預期中央政府將繼續推出支持本土消費的政策,從而帶動零售銷售的增長。其中,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發展個人消費信貸都會是焦點。
因此,零售銷售前景的基本因素並不差,而非必需消費品的表現未如理想,最重要還是歸因於估值過高。非必需消費品一般泛指較為昂貴的消費品,以本地的情況而言大致包括汽車、百貨、家電、運動用品及鞋類產品。先以估值作比較,現時以必需消費品的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最高約為19.2倍,其次則為非必需消費品的18.9倍,而中國指數則只有12.9倍,由此可見消費股估值上遠高於整體市場。
溢價水平達近幾年高位
不過,有投資者會提出疑問,既然必需消費品估值高昂仍可以跑贏指數,為何非必需消費品估值相若,卻要跑輸指數。其實投資者普遍都了解到中國消費股的估值會較整體市場為高,然而現時溢價水平卻到了近幾年以來的高位。以過去4年的數據分析,非必需消費品較整體市場預測市盈率平均高約10%,而金融海嘯期間更曾出現折讓。
不過,現時的溢價卻接近是整體市場的1.5倍,不但較3月底時高,亦高於08年中約1.2倍水平。雖然非必需消費品的估值於8月急升,與公布業績後市場將今年的每股盈利預測下調有關,但即使以市帳率來考慮,同樣會發現非必需消費品相對市場溢價水平接近過去幾年的高位。總括而言,非必需消費品在估值阻礙下,短期表現或受影響,但長遠增長前景未改,消費股仍然是值得投資者留意的板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