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地產調整是次按危機的直接成因,而目前美國房價仍未止跌。圖為美國待售樓盤。 彭博社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研究處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
除上述問題外,美國這次復甦與以往歷次衰退後復甦相比,反彈力度也是最低的。在1980年代,衰退後復甦第一年的增長高達8.7%(1983年);1990年代反彈力度為5.7%(1992年);2002年在短暫和輕微衰退後的增長也有3.4%。此次復甦之所以力度弱,增長動力不足,表現為技術性反彈,其根源在於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的深重災難尚未結束,以及危機背後所反映的美國經濟深層結構問題。這些災難和問題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銀行信貸功能恢復需時
第一,金融海嘯對美國打擊至深的是美國金融業本身。金融業既是危機的始作俑者,也是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在經歷了許多核心機構因虧損,資產縮水,資不抵債而倒閉、破產,或被收購和傔併後,美國金融體系幾近崩潰。更為嚴重的是,金融市場運行規則被打破,現行信用體系破產,銀行及金融系統的信貸功能被破壞,不僅令金融市場動盪,也使整體經濟缺血和失血,深陷衰退。如今危機雖已過去,但沒有銀行及金融機構正常的信貸供應,經濟復甦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美國金融體系的重建,銀行信貸功能的恢復卻非一日之功。
第二,房地產調整是次按危機的直接成因,而目前美國房價仍未止跌。2007年以來,美國斷供個案不斷上升,2008年平均每月26.3萬宗;2009年上升至平均33萬宗;而今年1-4月更是33.1萬宗。迄今為止斷供個案共約1100萬宗。在經濟、就業難有改善下,房地產調整有進一步加深趨勢。今年首季按揭貨款拖欠比率達10.1%,創歷史新高,其中優按為7.3%,次按27.2%。房地產對美國經濟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房地產是美國經濟支柱,其總市值是GDP的兩倍;其次房地產及其相關活動佔GDP的27%;再次房屋貸款達14萬億美元,佔銀行總貸款比重三分之一。可以說,沒有房地產配合,經濟難有像樣的復甦。
第三,美國從政府到個人負債累累至危險程度。布什時代,國債從5.7萬億美元累積至逾10萬億美元。金融海嘯後,財赤已至13萬億美元。正如波士頓大學教授Laurence Kotlikoff所言,美國實際上正邁向破產。美國如想填補財赤,每年財政收入需永久性提高至相當於GDP的14%,目前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個人方面,儲蓄率從1981年的12%降至08年接近於0的水平(危機後有所改觀,但目前也只是3%)。而收入中用於償債的比率,即負債率,卻不斷上升。自01年以來,超額消費高達3萬億美元,消費者負債年均增長7.5%。債務累累已成美國不堪的重負。
重建產業結構說易行難
第四,美國經濟體系的重構任重道遠。美國消費主義盛行,多年來一直依賴擴張信貸和提前消費推動經濟增長。在經歷金融危機打擊後,美國勢必逐步收縮金融等虛擬經濟領域,重新重視實體經濟,擴大實體經濟的投資,在「再製造業化」等方面作出種種努力。然而重建產業結構,說易行難,不僅需大量、長期的投資和建設,更需對現行結構和體系進行艱巨的調整和改革。兩者都需時費力,非短期之功。這也是目前失業率高居不下,就業難望改善的內在原因。
正是上述種種原因使得此次復甦疲弱,動力不足,且表現為技術性反彈。在這些因素消失或有明確的處理方案之前,美國經濟復甦仍將時好時壞,反反覆覆,難有真正穩定和長期的增長。(三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