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要解決香港「八十後」面對的困難,香港必須加快擺脫產業單一化的困局,加速經濟轉型步伐、扭轉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局面,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出路和向上流動的機會。在香港產業轉型的進程中,香港必須加快與深圳的經濟融合,並將廣闊的珠三角變成香港的龐大經濟腹地,創造更多高增值、高收入的職位,香港「八十後」才能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日前隆重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指出,深圳經濟特區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加強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多領域交流合作,為推動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並保持繁榮穩定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發揮了橋樑和紐帶作用。胡主席特地會見了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胡主席通過肯定李嘉誠對深圳改革開放和香港繁榮穩定作出的貢獻,表達了希望李嘉誠和香港各界在促進粵港合作和國家的現代化發揮更大作用的願望。
建設世界級大都會是港深合作新趨勢
過去30年,深圳作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取得巨大成就,香港功不可沒。未來港深合作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發展方向是「同城化」。去年,深圳公佈了《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以港深緊密合作為重點,全面創新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的體制和機制,並指出深圳將與香港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推動建設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意中心。
以國際眼光建設世界級大都會,成為港深合作的新探索。近年來,港深兩地政府通過跨境工程、商貿、科技、旅遊、金融、物流、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聯繫,港深合作全方位多層次縱深推進。從先進理念的引入,到一些制度設定、法規的借鑒和補充,再到大戰略規劃層面的溝通和交流,深港兩地正借助「深港創新圈」、前海合作區、河套地區開發、「深港金融圈」等重大項目合作,向「深港國際大都會」挺進。
胡主席強調:「中央將一如既往支持經濟特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發揮作用。」今年四月,中央批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協議清楚將深圳前海合作,列為粵港合作九大重點區域之首。前海合作區的發展與規劃,反映了深圳作為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先行先試」功能。
前海合作 三贏構想
按照規劃,前海將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在全面推進香港與內地服務業合作中發揮先導作用」。未來的前海定位是四個區,即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結構調整引領區。它將重點發展創新金融、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科技及專業服務、通訊及媒體服務、商業服務等六大領域。
香港希望找到一個更廣闊的經濟腹地,以免被邊緣化。深圳近年也在尋找新出路,與香港合作正可以搭上粵港合作和CEPA的「快車」,較容易在廣東省和國家層面爭取到政策支持。而中央也想找一個樣本,為香港與內地的地區合作提供新思路。如此說來,前海的合作就不是深圳的一廂情願,而是深圳、香港和中央三贏的構想。
深圳目前的四大支柱產業(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產業),佔深圳GDP總量的60%。今後深港產業上的合作如何避免競爭,取得優勢互補,達到雙贏,必須錯位發展。目前在產業結構方面,深圳、香港互有差異,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是香港所欠缺,而香港金融業則領先於深圳,兩地產業的差異可互補不足。
沒有人能充分預測到深圳的今天,深圳特區成立之初,規劃的人口是80萬,到今天,深圳人口已突破1400萬,堪稱世界級城市。深圳是中國第一座標誌昨天與今天、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嶄新城市。也沒有人能夠充分預測到,「深港國際大都會」30年後的明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規模與格局。
港深兩地過去30年來互動頻繁,形成一種互補經濟體系中的「雙子星座」,既保持相對獨立性,又通過協作促進兩地經濟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兩地可共同成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製造業中心、商貿中心和旅遊中心,通過經濟以及社會管理等各層面的銜接,實現共同發展。
香港應未雨綢繆作出因應
香港社會應深刻了解胡主席重要講話中關於中國未來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以及「深港國際大都會」必將形成的不可逆轉的趨勢,未雨綢繆,在產業、教育、人口等多方面作出配合,特別要在產業和教育政策上為「八十後」、「九十後」年輕人開闢人生道路。
本港一批「八十後」的年輕人在社會抗爭行動中表現衝動,被輿論稱為「憤青」。但在事實上,追隨香港激進反對派的「憤青」只是極少數。少部分香港「憤青」受到民粹主義誤導,受香港極端激進派影響較深。他們固然不能代表香港「八十後」,但這少數「憤青」的激烈反叛言行,卻在香港「八十後」中引起某種程度的共鳴,其根本原因在於,雖然香港絕大多數「八十後」青年並非激進,但他們卻面對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困難。
如今,香港「八十後」一代20歲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人數多達百萬。目前香港整體失業率維持在4.6%左右,但「八十後」一代則高達7.4%左右。香港「八十後」沒有父輩和兄長那麼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對他們來說,父輩和兄長「屋仔、車仔、老婆仔、人仔」的「四仔夢」,似乎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要解決香港「八十後」面對的困難,香港必須加快擺脫產業單一化困局,加速經濟轉型步伐、扭轉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局面,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出路和向上流動的機會。香港的市場太小,「八十後」發展空間有限。在香港產業轉型的進程中,香港必須加快與珠三角的經濟融合,將廣闊的珠三角,變成香港的龐大的經濟腹地,創造更多高增值、高收入的職位,香港「八十後」才能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深港國際大都會」必將形成的不可逆轉的趨勢,是香港擴大市場的出路,為香港「八十後」提供更多用武之地。不僅特區政府要研究如何在各項政策上因應「深港國際大都會」形成的機遇與挑戰,香港「八十後」也代應抓住深港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