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逢國 新論壇召集人
面對升勢不斷、炒風熾熱的樓市,特區政府最近出招試圖為樓市降溫。政府所採取措施的成效還有待觀察,不過近一、兩年,樓價的升幅的確與市民收入嚴重脫節。過去一年,住戶入息中位數並無大變化,但樓價卻升了近三成,直逼97年的高峰。
投資移民入市 間接炒熱樓市
無疑,樓市升勢主要由豪宅盤帶動。金融海嘯過後,豪宅的呎價屢創新高,連帶中小型樓宇的樓價也隨之上升,二百萬以下的上車盤買少見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新界區。不少中產人士、大學畢業生均感難以負擔,怨氣也不斷積累。
豪宅價格升勢凌厲,內地人來港置業,催谷整個豪宅市場,被認為是原因之一。有物業代理的統計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個人買家在本港所購入的物業,就佔了本港一手樓成交總金額約兩成。
內地投資者要來港置業,其中一個途徑便是透過申請入境處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根據計劃,投資者只要把不少於650萬港元投資在房地產或金融資產上,便能申請移民香港。計劃自2003年推出以來,申請來港數字一直上升,至今共約7400多人獲批來港,擁有外國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籍人士佔約八成,相信大部分是內地人士。申請者投資於房地產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由2007年的23%升至2010年上半年的41%。投資的金額亦由2008年的30億,升至去年的52億,而今年單是上半年,投資額已達44.62億元。這正正就為本港樓市的升勢,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只投資於物業 未能為經濟作貢獻
當年特區政府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原意是希望引入外來資金,刺激當時低迷的樓市及金融市場,拯救負資產業主,帶動經濟復甦。時移世易,相對於2003年,650萬港元對內地人而言不再是頗大的數目。相反,內地龐大資金的擁入,反而起著負面作用,令香港樓市出現泡沫,更大大增加香港人置業的困難。
另一方面,論香港出入境的方便程度、教育制度、福利制度等都較內地有優勢,香港居民的身份對內地人有一定吸引力。投資650萬換取自己及家人香港居民的身份,可算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然而,從香港整體利益的角度而言,這又是否有利呢?部分投資移民申請者,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並無在港從事任何經濟活動,無法創造本地就業,據說有些購置的豪宅單位,更被長期空置。這種純粹以購買豪宅,換取香港人身份的投資計劃,是否能做到當初推行計劃以促進經濟的目的?特區政府是否值得為一個豪宅單位的投資,讓這些移民享有香港人的教育和醫療等等福利,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認為,投資移民計劃經過七年的實踐,負面的影響逐漸浮現,特區政府是時候重新檢討整個計劃,例如:提高申請者港投資下限或訂立投資資產的比例,增加投資者移民來港的成本及難度;增加投資資產的類別,讓申請者可在港創業,以創造更多就業職位,令投資移民計劃能發揮更大的經濟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