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志平
大家知不知道《易經》是甚麼?不是講風水命理的古書嗎?《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普遍認為《易經》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甚至武術。
那麼,《易經》又跟大家有何關係?其實,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古人智慧」不能應用於當世,但實際情況是,時代雖然不斷進步,人還是做人會做的事,前人曾面對的問題,也就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
第5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剛在港首次舉行,以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為主題,超過160位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學者參加。原來,研討會的發起人就是前民政事務局局長、香港中華文化學院主席何志平。
易經不只用來占卜推算
筆者在研討會舉行前曾訪問何志平,當時問他預備好了嗎,他笑眯眯地說:「當然準備好啦。」他一副安心的樣子。「一說到《易經》,很多人都以為是占卜迷信之物,認為《易經》能預測未來,但看不到《易經》原來藏著前人參透出的深奧道理。我又認為《易經》不只是前人之智慧,更可以將當前的實際環境連繫一起,所以發起舉行易學研討會,而且將主題定為『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
「易學與經濟、政治、社會、科學、生活及文化都有一定關係,我們可以從歷史的循環中得到體會和理解。舊的秩序已逐漸失去作用,新的秩序正以極快的速度到來,我們可以藉著易學幾千年的傳統智慧,從不同層面去探討及詮釋現代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紛爭與問題。」
古人智慧解現代問題
他說以5,000多年的傳統智慧,或者可從易學找出方法,解決現今社會的紛爭。原來何志平自小讀四書五經,但笑言到美國升學時,反而透過英文版《易經》,才令他明白當中的奧妙。「無論是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都正在受到某些衝擊,現代人可從《易經》的智慧受到啟發,或者可以紓解困境,甚至看到前景。」
「得意時可能會『亢龍有悔』,失意時可能『潛龍勿用』,人生就是這樣。在過去從政時,領悟到不要太看重高低得失,凡事亦不要去得太盡,在適當時候收斂,要留有餘地。」
大家可不要認為何志平天真,因為就算是西方,也很認真的對待中國傳統的風水學,不過是從現代及實用的角度去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