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釣魚島的撞船風波,顯然是日方的戰略性舉措,這就是明確將釣魚島置於日本法律管轄範圍,斷然否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從而將中國推上退無可退的處境,當前中日關係出現的問題更嚴重。中日高層之間的接觸今後一個時期可能都將停止,政治上的冷淡最終可能影響雙邊的經貿關係,而好不容易才恢復正常的中日民間交往,也可能再次陷入低谷。
中日關係在2005年經歷了因歷史問題引發的糾紛,當時中國爆發的反日風潮,主因是中國民眾心理方面的,亦即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憤怒,並不涉及具體的現實國家利益;經過雙方政府的努力和兩國領導人的幾次互訪,中日關係最終得以修復。
日本使中國沒有退路
然而中日關係仍然是脆弱的。一方面,現在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另一方面,兩國在東海的利益爭奪,導致了雙方新的衝突,其趨勢有可能導致中日關係的持續緊張。
釣魚島的撞船風波,顯然是日方的戰略性舉措,這就是明確將釣魚島置於日本法律管轄範圍,斷然否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從而將中國推上退無可退的處境。中國不可能放棄對釣魚島的主權,於是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都涉及本國的核心利益。
靖國神社和教科書之類的問題,是精神層面的,日本首相即使天天參拜靖國神社,對中國的現實利益並沒有影響。而釣魚島以及更大範圍的東海,則是現實的中日利益之爭,釣魚島風波只是一個前奏,它激化了中日之間的矛盾。
二次大戰之後,日本已經不可能再實施帝國時代的通過朝鮮半島征服中國進而征服整個亞洲的「宏圖」,在美國的保護下,以和平發展,獲得了過去發動戰爭不可能獲得的經濟實力與資源、市場。現在日本的發展已經飽和,進入停滯時期,人口也陷入負增長,日本作為大國的地位無可挽回地在逐漸衰落;而同時中國在迅速崛起。
日本厭中情結難解
從釣魚島事件可以進一步看出,日本官民對中國的不滿、不安已經積累到了一個接近臨界的點,日本似乎決心不惜一切,也要與中國爭奪東海。有日本評論家認為現在的中國比大清時期更腐敗、更不堪一擊。如果以這樣的思維來制訂對華政策,以為日本可以在美國和韓國的支援下,再次發動甲午戰爭,一舉擊敗中國,重新成為東亞的主導者,其危險性是不言而喻的。
過去中國由於自身的原因,如大清的腐敗、內戰等,造成了日本對中國長期以來的輕視,這種思維至今還支配了很多日本人,他們無法接受中國超過日本這一事實。日本人崇拜英雄,對於用原子彈報復了日本的美國,對於在二戰後期乘機佔領日本北方四島的蘇聯(今俄羅斯),日本人並不輕視。但是對於沒有報復日本的中國人以及朝鮮半島的韓國與朝鮮人,日本人依然在骨子裡是輕視的。這種不平衡的心態,對中日兩國的民眾有完全不同的影響。
中國歷代領導人承認日本是一個先進國家,願意與日本保持良好關係,也重視學習日本的現代化建設經驗;這種善意,現在已經遇到了日本新一代精英的強硬對待。小澤一郎與鳩山由紀夫的「脫歐入亞」、「新東亞共同體」等構想曇花一現。
東海的珍珠港事件?
與05年的低潮相比,當前中日關係出現的問題更嚴重。中日高層之間的接觸今後一個時期可能都將停止,政治上的冷淡最終可能影響雙邊的經貿關係,而好不容易才恢復正常的中日民間交往,也可能再次陷入低谷。
「天安號」事件後美國加強對日韓的軍事控制,在朝鮮戰爭爆發60年之際,這一態勢是歷史的無情的重演。日韓仍然是不正常的、必須依靠美國保護的國家,中國仍然是完全獨立的,但比60年前強大的國家。試圖組成反華神聖同盟是注定要失敗的,美國或追隨美國的國家對中國的壓力,只能增強中國的國家意志與民族團結,只能促使中國從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應對不利的局面。日本的精英階層如果看不到這種變化,仍然把今日中國看成是大清或抗戰前的中華民國,要在東海的春曉油田製造事變,挑戰中國,要把日本列島拖進一場與13億中國人的對抗,那只能是又一場珍珠港事件,而不可能是新的九一八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