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飛
最近,有關擴展垃圾堆填區的問題引起社會強烈爭議。本港現時主要靠3個堆填區處理垃圾,位於將軍澳及打鼓嶺的堆填區,預計最快會在2012年及2015年相繼飽和,具有擴建的迫切性。本港長遠需要發展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包括興建焚化爐,但當下最迫切的是擴展現有堆填區以解燃眉之急。環保署在2000年研究,得出擴展新界東南堆填區的方案較為可行,根據方案要把部分郊野公園擴建為堆填區,實是無奈之舉,但若堆填區飽和又未能有效擴建,屆時可能出現垃圾車跨區堆填的情況,對市民和環境影響更大。
今次犧牲部分清水灣郊野公園用地,政府已承諾另覓土地補償,除此之外,當局亦會實行多項措施減低擴建的影響,包括安裝24小時電子空氣監察器監測臭味水平和來源,加強清洗通往堆填區的環保大道至坑口迴旋處通路,由每日清洗2次增至8次;當局也會在堆填區範圍畫出數十個垃圾車的泊車位,讓垃圾車遠離民居,所有垃圾車在離開堆填區前,也要進行清洗。
處理垃圾不能單靠堆填區,本港必須重新興建一個合乎世界標準的焚化設施,因為焚化設施可以把90%以上垃圾體積縮小,提高處理成效。日本、新加坡與香港一樣地少人多,但是市容整潔、空氣清新為世人讚嘆,除了市民注意環保回收外,兩地都很倚重焚化處理以減少垃圾,其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借鏡。長遠而言,政府亦應切實制定和執行減少廢物和循環再造計劃,帶頭分類回收,幫助回收行業,以減少棄置物,延長堆填區的壽命。環保政策不能只流於口號,必須注意實質成效。
對於厭惡性的基建,市民不應抱著「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更不宜執意反對。因為公眾需要,青少年更生中心、骨灰龕、堆填區或焚化爐等公共設施始終要興建。當區設立就抗拒,把責任推給政府,只會讓政黨和政客借機為爭取選票而反對政府的建議,影響全港整體利益。立法會議員為民請命,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無可厚非,但更要為本港有效解決廢物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否則大家都不肯妥協合作,本港的廢物走投無路,最終受害還是全港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