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特首昨日發表了題為「民心我心,同舟共濟,繁榮共享」的最新一份施政報告,著力解決市民置業困難、貧富差距擴大、長者福利等問題。這份施政報告有兩大亮點:一是將改善民生作為施政主軸,基本上所有的措施都是圍繞各個民生議題而開展,可以說是近年最重視民生的施政報告。二是當局在紓解民困上提出了不少新思維,例如推出「先租後買」的資助置業計劃、扶貧引入官商合作理念,對於貧窮問題也改變了以往一味「派糖」模式,從政策上支援在職貧窮人士。只要是不懷偏見,都不會否定當局在紓解民困上的努力及決心。總括而言,這是一份令人滿意的施政報告。
去年的施政報告本港正處於金融海嘯稍歇、經濟逐步回穩的關口,所以施政的重點是要抓著經濟發展的機遇,為部署長遠奠定基礎。去年「群策創新天」的施政報告主題就是對本港未來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推動六大產業等產業的發展。不過,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雖然經濟回復增長,但通脹、置業難等問題卻日益尖銳,特別是在經濟維持持續增長之下,貧窮人口卻有上升的趨勢,令到民生問題再次成為市民的關注點。今年施政報告以「民心我心,同舟共濟,繁榮共享」為題,正反映當局要回應市民的心聲,切實改善民生,讓普通市民也能分享到經濟的好處,大部分市民都能從中受惠。
回應市民心聲 切實改善民生
這份施政報告將大部分篇幅放在資助置業、扶貧及安老三大方面,其中以置業為主。報告為資助夾心階層置業具體提出了長短措施,短期措施有收緊發水樓及一手樓的銷售監管,並將房屋投資剔除在投資移民的範圍,平抑炒風。長期措施有增加中小型地皮供應,吸引發展商多興建中小型住宅。其中最受到社會關注的,當是新提出的「置安心」計劃,有別於以往由政府直接斥資興建的居屋模式,改以「先租後買」方式解決夾心階層的住屋需要,並通過租金回撥讓他們能夠儲蓄首期。
然而,不少政黨卻認為當局此舉效果不大,批評措施供應單位不夠、未能幫到市民,認為應重新復建居屋。政黨的意見未必沒有道理,樓市歸根究底也是供求問題,政府大增房屋供應自然有利市民置業。但政府也要顧及復建居屋對樓市的衝擊以及政府在樓市上的角色問題,而置業人士的利益也需要顧及。復建居屋不難但後果難料。現時提出的「先租後買」好處是針對夾心階層的最需要的地方提出支援,又不會過分干預私人樓宇市場。如果計劃反應良好,當局可以繼續撥地予房協興建,甚至作為資助房屋政策的一種。政黨沒有必要過早下定論。同時,這套模式也並非本港獨有,在英國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局提出這套新的資助模式,目的也是為了協助夾心階層上車,政黨應樂觀其成。
紓解民困有新思維
在扶貧上當局也有新思維,一方面改變過往例必「派糖」的模式,而採取了長遠措施支援在職貧窮人士,其中將跨區交通津貼擴大至全港,將令措施變成入息補貼的一種,紓減基層市民的交通開支,也可鼓勵自食其力的風氣。另一方面,當局也轉變由當局「包打天下」的扶貧模式,引入私人企業參與,破天荒提出政府夥同商界各自出資五十億,成立一百億關愛基金,支援無領取綜援的基層市民。此舉既可借助私人企業龐大的資源為長遠扶貧工作提供支援,亦可讓私人企業發揮更多的社會責任,消弭社會上的「仇商情緒」。計劃在提出後已得到多間大型企業的響應支持。當局在未來可將這套官商合營的模式套用到更多的社會福利範疇,為市民提供更完備的支援。
在長者福利方面施政報告也提出不少改善措施,特別是採納了社會的意見,放寬生果金離港期限,由每年240日大幅放寬至305日,令受惠長者每年只須留港60日,便可領取全年的津貼,並進一步加強安老護老服務。綜合而言,這些措施的特點都是可操作性強,並且能夠在短期內見效,雖然部分人可能覺得政策較為瑣碎,但對有需要的市民而言卻是及時雨,凸顯當局務實施政的作風。雖然沒有玫瑰園式的壯闊藍圖,但貴在具體可行,能夠真正為市民紓困解難,這點應得到社會肯定。
推動發展須加大力度
正如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所言:「機會只會留給做好準備的人。香港要抓緊國家崛起的機會,爭取下一個十年在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上飛躍發展。」施政不能只顧目前,也要規劃長遠,而且本港不少民生問題其實也與經濟發展有關。現時貧窮人口擴大、市民置業難等問題正反映本港發展模式出現偏差,經濟結構不平衡,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受惠於經濟增長。對症下藥,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多元產業仍然是本港的前途所在。當局應全面整理去年發展新產業的情況,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出新措施落實具體計劃,為經濟輸入更多動力,通過發展紓解各項民生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