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前夕,日本外交當局負責人夥同別國再次炒熱釣魚島問題,不斷散佈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論,又對外長會晤內容散佈不實之詞,歪曲中方在落實兩國東海問題原則共識上的立場,破壞了兩國領導人在河內會晤的應有氣氛,致使中日首腦高峰會談無法進行。輿論認為,事實充分證明,日本外相前原誠司是中日關係的麻煩製造者,目前中日關係陷入困境的癥結,就是以前原為代表的右翼反華勢力主導日本外交事務,奉行對抗性的對華政策。日本政府應該清醒意識到,日本的右翼勢力不受到遏制,日本政府不更換外相,不僅中日關係難以改善,就是日本長遠的穩定和發展也面臨挑戰。
《環球時報》社評:前原誠司,是外相還是防相?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認為,「前原誠司是『中國威脅論』的積極鼓吹者,當了外相以後,外務省的資料並沒有使他『站得更高些』,相反外務省變得越來越像防務省(國防部),成了『強硬』對付中國『威脅』的舞台,日本外交更加意氣用事,不講理性。日本的對華政策已經看不出針對的是它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被描述成了野心勃勃的軍事機器,隨時可能攻擊日本。……前原誠司之輩,正把日本民族的視野越收越狹窄。面對中國崛起,日本當局不是引導國民『與中國競爭』,而是聯合其他力量『對中國圍堵』,通過發洩對中國崛起的不滿,凝聚日本的人心。這顯然不是日本保持其在亞洲地位的正道。」
中評網社評:中日突發風波引起的餘波為何難平
中評網社評認為,「釣魚島扣船風波出人意料地突然發生並迅速升級,進而引發嚴重後果,後續餘波更出人意料地接二連三、未曾停歇,深刻展現出中日關係框架內結構性矛盾的頑固性、長期性和複雜性。對日本來說,前原誠司的躥升並獲得炙手可熱的高位,並近乎左右著菅直人當局的外交方略,一方面充分顯示出日本國內親美抑中的保守勢力不僅有所滋長,而且在日本政壇顯示出超強的滲透力;另一方面更顯示出左右日本國內政壇勢力消長的外部力量仍是其盟友兼蔭庇老大美國,中國多年苦心經營的在野黨外交對此也是無計可施。由此看來,中日之間之所以出現所謂兩個『出人意料』,釣魚島扣船風波後依舊『風息而浪不止』,乃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山重水複的中日關係要謀求柳暗花明,無疑還需要雙方更多的決心、耐心和信心!」
新華網署名文章:否認「擱置論」 動搖中日關係基石
新華網發表林曉光的文章認為,「中國當年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基於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的大局出發,實際上是避免和緩和矛盾的方法,也是中日兩國關係可以總體維持和平穩定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認為,這一原則共識是中日兩國關係的『定海神針』。一旦日本放棄這一共識,那麼就意味著穩定兩國關係的基石遭到破壞,可以想像,在沒有這一原則共識的前提,中日關係必將陷入反覆震蕩的境地。……直到今日,日本外相公然否認這一原則共識,連最後的『窗戶紙』也捅破了。如果前原誠司是有意言之,那麼這說明日本不惜與中國公然對抗。對此,中國政府除了要求日本做出解釋外,應該在釣魚島問題上嚴陣以待,警惕日本的後續動作,做好外交談判與軍事應對的兩手準備。」
《國際先驅導報》署名文章
日本政壇少壯派崛起 均受保守思想洗腦
《國際先驅導報》刊登郭一娜文章指出:「前原們的言論、行為,已經不僅僅代表著他們自己,更是這些少壯派集體發聲的一個通道。他們所得到的回應和掌聲,也將更加壯他們的強硬之膽和保守之魂。……在明治維新之後的這150年裡,日本一直獨自坐在『亞洲老大』的寶座上,試圖制定亞洲的規則,設計亞洲的未來。而不斷發展的中國必然成為日本不得不正視的對手。將要被超過,日本民眾的心理一定是複雜而容易被煽動的。這時,已經熟練運用自民黨那一套『劇場政治』的少壯派們,正好可以借民意來推動他們的保守主張,走與美國聯手、和中國抗衡的路線。」
《信報財經新聞》署名文章:中日冷卻 有何不可
《信報財經新聞》發表馬挺文章認為,「前原誠司在釣魚島事件後,一直堅持對中國強硬無理態度,暗中指示外務省官員拖延安排兩國首腦會談,甚至在國會詆毀中國政府在對應釣魚島事件上『極為歇斯底里』。……日方在政治層面、社會輿論方面的厭華反華情緒不會很快平息。菅直人政權即使調整對華方針,也不會馬上走上正常軌道。此次以釣魚島事件為發端的中日關係大崩潰,非一日之寒。民主黨現在無法對兩國關係應有的形態,作出冷靜的判斷。」
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前原誠司是「壞傢伙」
時殷弘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釣魚台撞船事件引發中日關係不睦,問題就出在日本外相前原誠司」,他說,「前原誠司是日本菅直人內閣中唯一的『壞傢伙』。」時殷弘主張,「大陸應該拿出當年對付日本小泉首相的辦法,和日方任何人都可以會晤,但排除外相前原。」
北大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朱鋒:提防日本鷹派勢力主導未來日本外交
朱鋒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面對中國崛起,日本國內輿論主張海域安全尤其是釣魚島主權問題,比以前更重要,所以代表對大陸鷹派力量的前原誠司,日前才會否認『擱置主權爭議』的史實,不願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輕易讓步。從這個意義來看,中日現在的緊張關係,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