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論點匯萃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推普廢粵」偽命題 挑動對抗藏禍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04]     我要評論

 【本報訊】上月初,廣州市政協一份《關於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應增加普通話節目播出時段的建議》的提案,被別有用心的人演繹成「推普廢粵」事件,引發一些廣州市民擔憂和誤解,本港也有少數人搞所謂聲援廣州的「撐粵語」遊行。輿論認為,「推普廢粵」純屬子虛烏有,有人利用這份政協建議製造了「推普廢粵」的偽命題,甚至產生「粵語淪陷」、「廣州人面臨集體失憶」等聳人聽聞的說法,故意造謠惑眾,混淆視聽。輿論並批評,本港一些反對派,已經開始玩弄一個危險的政治遊戲,即借助內地發生的一些事件和風波,在本港挑撥離間,煽風點火,又通過網絡與內地搞事者串通聯絡,將他們製造的政治風波引入香港,挑動香港與內地對立,挑戰「一國兩制」。

《新報》社評:不應過分敏感 網民需要疏導

 《新報》社評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面積堪和整個歐洲相比,同時是一個多元民族、文化的國家,具有異常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能夠擁有多於一種地方方言,實在是有其客觀必要的;但既然內地官方已一再強調,這只是政協委員的個人提案,並不代表政府的具體政策,似乎廣州和香港網民的反應,便有點像『早啼的公雞』,未免對有關消息過於敏感。無論在內地或香港,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八○後或九○後,均很容易迷上網絡世界提供的空間,並且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就社會時事加以月旦評議,甚至形成具體的社會行動。可惜年輕人往往較易衝動,欠缺理性分析和深思熟慮,容易一時情緒高漲便輕率行動,通過互聯網很快便積累巨大的動力,成為一股不易捉摸的社會力量,既有可能成功促使社會進步,亦有可能不必要地激化社會衝突和矛盾。」

《明報》社評:所謂「推普廢粵」是「無厘頭」

 《明報》社評認為,「廣州亞運11月舉行,廣州市政協組成17個調研組,探討亞運軟環境的有關問題,形成的調研報告,其中一份是《關於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應增加普通話節目播出時段的建議》,藉此希望方便來廣州參加亞運會比賽和旅遊的國內外賓客,了解亞運和廣州新聞資訊,方式建議由廣州電視台在綜合頻道或者是新聞頻道,增加普通話的播出時間。由此可知,這是一個研究亞運題目的建議,並非官方宣示的政策措施;另外,亞運期間,旅客來自五湖四海,廣州當局如何讓他們賓至如歸,增加普通話播出時間是可行選擇之一,適當與否,也完全可以討論。但是,這個建議很快就被網民上綱上線為『推普廢粵』,事態的演變使人感到意外。」

吳康民:普通話與粵語早已共存

 吳康民在《明報》撰文,認為「這一次所謂粵語風波,其實也並不存在推廣普通話、廢除粵語的問題。廣州老早有普通話廣播和粵語廣播並存,全國要推廣普通話,是應有之義。香港並無強迫推廣普通話,但人人都想學好普通話,因為有商業和溝通的需要。廣州處於內地,普通話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是祖國的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絕對消滅不了的。有的反共成性的文人,危言聳聽地說此舉便是要消滅南粵文化,完全是胡說八道。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並不矛盾。新中國立國以來,不僅並不排斥方言,還極力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字和語言,成為貫徹民族和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不僅粵語仍然流行,其他閩語、潮語、滬語也都是地方流行方言。我曾說粵語是中國的第一方言,其普及程度及影響力超越閩語和滬語。原因是有著港澳和廣大的粵籍華僑,同時粵語流行曲和粵語電影源流久長,而且『入侵』全國,如何可以消滅得了?」

《大公報》署名文章:推波助瀾 居心何在?

 《大公報》刊出關昭文章,指出「近日所謂『普粵之爭』,事情發生在廣州市,而且,有關部門和電視台已及時作出澄清,亞運會期間電視台不會改用普通話廣播,有關要求只是一個建議而已。本港雖然也是廣東方言地區,但嚴格說來,事件與港人基本無關。……事實是,某報的大篇幅報道和聳人聽聞的標題,將事情政治化的用心和圖謀已經不打自招、昭然若揭。不僅如此,該報還在報道中刻意歪曲,說什麼『今日的廣州就是明日的香港』,又指責特區政府推行普通話教學,還說什麼『拒共推普滅粵』,極盡歪曲與挑撥之能事。『一國兩制』下的內地一制,普通話是全國官方語言,不管亞運期間與否,在內地任何城市,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必然是用普通話;各地政府、學校、機關、企業的重大活動,也是以普通話為主,適當輔以當地方言,從未聞有任何異議或所謂『打壓』之說。『今日的廣州就是明日的香港』,說這話的人,自己不是白痴,就是當別人是白痴。」

《商報》評論文章:「保衛粵語」是虛構的戰鬥

 《商報》評論文章認為「《人民日報》評論稱,推廣普通話,是要實現『語文現代化』,普及現代共同語。而『保衛」方言,是維持地域文化生態和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背後是保持文化的多樣性。既求共性、也存個性,兩個目標相得益彰。中國歷來就是官話與方言並行不悖。前者提供規範,後者提供語料,向來都能互補與融合。從現實狀況看,通用語言文字法中,只強調在國家機關、教育、出版等領域提倡使用普通話,而不是『唯普通話獨尊』。如果把語言問題放入城市化加速、社會轉型的背景中考察,或許可以看得更為客觀、清晰。語言大師周有光曾說,許多大城市人口猛增、五方雜處,正在發生『大都會話』的演變,需要以普通話為日常用語。既有『埋單』、『淡定』這樣親暱可愛的方言,也有『簡直』、『美麗』這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在彼此滲透中揚棄、強化和新生,這樣的『大都會話」,可能正是未來城市的語言。」

「東湖評論」署名文章:「保衛粵語」豈能無休無止?

 東湖評論刊出李波文章,「一條政協提案引發的『保衛粵語運動」,表達了公民保護粵語、保護嶺南文化的強烈訴求,但是面對省市兩級政府關於『絕無廢除粵語之事」的公開澄清;面對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關於『保衛粵語是場虛構的戰鬥』的深刻論述;面對眾多官方機構和專家學者關於『推動粵語與普通話共融、積極保護嶺南文化』的主流輿論,一些民眾卻依然迷信少數人的隻言片語、依然採取過激舉動堵塞交通、影響公共秩序,這看似『大義凜然』的做法,實際上不過是一種『為了虛妄而虛妄』的假想。這種關於『粵語垂危』的假想,這種將『假想』拔高到文化層面的所謂的『嶺南文化』與『假想敵』之間的戰鬥,一旦塵埃散盡迷霧撥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必然是一個『只見我方喊聲沖天,不見敵人絲毫蹤影』的鬧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於保護粵語、於弘揚嶺南文化毫無益處。那些明知『莫須有』依舊『搞動員』的人,那些道聽途說盲目參加『戰鬥』的人,以及這少數人採取的過激舉動,反倒影響到了廣州的公共秩序、亞運環境和首善形象,這才是我們要堅決反對的。」  ■本報記者綜述

相關新聞
「推普廢粵」偽命題 挑動對抗藏禍心 (2010-08-04)
解放軍連環軍演 強硬應對美國圍堵 (2010-08-04)
八達通出售私隱牟利 當局應徹查追究刑責 (2010-07-28)
美韓軍演製造緊張 中美關係面臨考驗 (2010-07-28)
香港人民幣業務揭新篇 把握機遇鞏固領先優勢 (2010-07-21)
檢討業界規管模式 防止「零團費」死灰復燃 (2010-07-21)
最低工資立法勢在必行 勞資互諒互讓創雙贏 (2010-07-14)
民主黨主動要求溝通 中央展現器量促成政改 (2010-07-14)
香江評論綜述:聚力改善經濟民生 「暴力政治」損害民主 (2010-07-07) (圖)
美韓黃海軍演製造威脅 中國果斷亮劍維護和平 (2010-07-07)
通過政改民主里程碑 聚焦經濟促進繁榮 (2010-06-30) (圖)
兩會簽署歷史性ECFA協議 開啟兩岸互惠繁榮新時代 (2010-06-30)
香江評論綜述:中央多番顯示誠意 求同存異推動政改 (2010-06-23)
激進路線是民主「毒瘤」 「暴民政治」歪風必須遏止 (2010-06-23)
香江評論綜述:民意要求政制前行 顧全大局通過方案 (2010-06-15) (圖)
中央重大回應展現誠意 求同存異通過政改方案 (2010-06-09)
「短命內閣」不利內政外交 菅直人政途待觀望 (2010-06-09)
「起錨」行動宣傳政改 爭取民意通過方案 (2010-06-02)
公正處理「天安號」事件 凸顯中國維和作用 (2010-06-02)
「破冰之旅」意義深遠 求同存異推動政改 (2010-05-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論點匯萃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