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和韓國軍方從25日開始,在日本海舉行為期4天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以此作為對「天安」號事件的應對舉措。這將是1976年以來,美韓軍隊進行的最大規模軍演。輿論認為,這次美韓軍演,不僅不能化解和消除因「天安艦」事件引起的爭端,還可能引發新的危機,威脅東北亞和平穩定,引發對抗和衝突。今次軍演反映了美國強權政治的本質,並使中美關係面臨艱巨考驗。美國應正視中美合則雙利、鬥則雙損的關係,勿使緊張局勢升級,避免破壞地區穩定與中美關係發展。
《信報財經新聞》社評:美國對抗中國海軍「反介入」戰略
《信報財經新聞》發表社評認為,「今次美韓軍演,可以說是美國利用『天安號』事件作為一個切入點,與韓國聯手大規模軍演,航空母艦作戰群游弋東海一帶,試圖打破中國海軍『反介入』戰略。但中方明確反對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進入黃海,雙方的海軍戰略博弈,牽涉具體而重大的國家利益,對中美關係的確是一次實實在在的考驗。」
《明報》社評:美日韓三角聯盟 圍堵中國勢再現
《明報》發表社評認為,「美國的全球戰略其實是抓大放小,在與中國爭逐東亞以至更大的戰略空間方面,美國一步不讓,而且更步步進逼。有一種分析是,美國軍方對華是鷹派,奧巴馬是鴿派,這種分析無視美國總統既是行政部門首長、但也是三軍總司令的身份,況且,從憲制的權力結構,總統更是外交政策制訂者,國務卿只是執行外交政策的部長。這也就是說,美國今天對中國的『忽硬忽軟』,不是奧巴馬政府內部的傾軋,而是有著現實需要的兩手棋。有需要中國幫忙協助的,美國可以讓步;要向中國示威,就把母艦開到黃海。從近半年的路向來看,美國開始顯露在地緣政治上強硬的一面,美日韓三軍參加今天開始的軍演,就把底牌亮了出來,這個從冷戰年間已經存在的鐵三角再次組結,一方既對付朝鮮,更是把炮口逐漸朝向日益崛起的中國。」
《環球時報》社評:美國應抑制在東亞的帝國衝動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認為,「西太平洋大概還需要美國,但沒有一個國家真心喜歡家門口成為美軍炫耀肌肉的擂台。美國想向地區盟友展示永當『老大』的決心,恐嚇和威懾其認定的『麻煩國家』,為此也一定會將擂台越壘越高。美國為自己的短視目標犧牲這一地區的穩定,最終將讓美國自己重陷帝國的陷阱之中。如果美國真心希望朝核等敏感問題出現緩解的曙光,又不想在西太平洋區域面臨不必要的敵意,那麼就要慎重考慮五角大樓的色彩。美國不僅需要重新定位一下自己的亞太角色,更需要實現這一定位的決心。」
《中國時報》社評:美韓軍演 挑動東北亞敏感神經
《中國時報》發表社評認為,「黃海軍演對抗,其實就是一場中美間的交手。中國普遍認為是一場勝利,因為不再忍氣吞聲,發出明確訊息;而且,美國也感受到問題的敏感性,所以做出了調整。現在,北韓也用這招,宣布如果美韓敢演習,將使用核子嚇阻武力。從深一層分析,我們認為,美國想趁機掌握東北亞的安全主導權,是既定的政策;也因此,未來的東北亞,必將導致一系列的緊張與衝突。」
《星洲日報》社論:美韓軍演加劇東亞緊張局勢
《星洲日報》發表社評認為,「即使美國沒有『北約全球化』的意圖,但其中國的戰略圍堵早已有跡可尋;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是『結構性矛盾』,其本質在於對中國崛起的憂慮與不信任,近期美國的戰略打擊重心逐漸推前至關島、十餘艘核潛艇部署太平洋,以及在釜山、菲律賓、金蘭灣等美軍基地都有核子攻擊潛艇進駐,以這樣異常的軍事部署來看,美韓軍演只是表面功夫,美國真正的目的是在圍堵中國。」
中評社社評:美韓軍演 中國需冷靜理性對待
中評社發表社評認為,「此次美韓軍演是在朝鮮半島局勢持續複雜化背景下,美韓方面為確保本方安全利益,威懾並迫使朝鮮停止挑釁和核武裝行為,而針對朝鮮舉行的一場高規格軍演。儘管其進入黃海海域確有危及中國近海安全之虞,但終究不是以中國為直接目標和假想敵,中國不必要也不應該將其攬到自己頭上,進而替別人承擔不該承擔的安全責任和地緣壓力。據此做出過高、過火反應,甚至因之影響自己對東北亞局勢的判斷、應對,乃至影響國防戰略方針,都是不應該的。」
《聯合早報》署名文章:中國要看清美國「隔岸平衡」圈套
《聯合早報》發表韓詠紅的文章認為,「天安艦沉沒事件打破了中日韓醞釀中、建立自貿區的計劃,使該地區國家重新劃分陣營;在南海問題上,美國的策略同樣是維持爭端以圖扮演最後的仲裁者,而中國的應對之策應該是繼續推進東北亞的整合以及與亞細亞的合作,不必因為美國等海權國家的戰略調整而改變原來的做法。隔岸平衡戰略的攻擊性較小,但是也是美國國家利益的算計,沒有多少對道義或亞洲國家利益的考慮。中國要看清一點,不要陷入鷸蚌相爭讓隔岸的漁翁得利。」
新華網署名文章:美韓軍演劍指何方
新華網發表江淮的文章認為,「美國借在亞太地區頻繁進行軍事演習,積極開展軍演外交,以此抬升美國與有關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擴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政治影響力,充分顯示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地區安全主導權,並通過軍事演習安撫其盟友,顯示美國兌現其維護西太平洋穩定承諾的能力與決心,威懾任何可能挑戰美國地位與利益的潛在對手。這也就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頻頻進行聯合軍演的最重要的目的。」
《中國時報》署名文章:美韓軍演 一場後現代的韓戰
《中國時報》發表石之瑜的文章認為,「不論是後現代越戰或韓戰,都潛藏美軍鎩羽而歸的記憶,其當代對象則是淪為華府眼中的所謂失敗國家,亦即不能整合自己參加全球化,反而成為全球化障礙的國家。不過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每次懲罰他們的手段,直覺而輕易地借用了冷戰手法—越戰式的侵略與韓戰式的圍堵,透露出真正眷戀冷戰,想報一箭之仇的,就是這位在冷戰中不可一世,但在全球化時代找不到敵人,甚至劃不清敵我分際而迷途的霸權國家。」
《新京報》署名文章:美韓軍演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新京報》發表徐立凡的文章認為,「奧巴馬上台以來的外交政策的轉變,本質上只是策略轉變,而非其全球戰略的改弦更張。相反,美國正越來越回歸其冷戰時期的傳統套路:通過談判、拉攏等方式實現在兩個戰場的順利撤軍,將2001年以來的反恐戰略重心,重新調整到對全球潛在對手的遏制上來。對美國的這一轉變,東北亞地區有關國家應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溫冰:美韓「高密度」軍演或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中新社報道,溫冰指出,「美韓軍演這種『高密度』的軍事演習,對東北亞安全形勢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消極的。軍事演習中假想敵的設置,必然導致區域內的國家產生隔閡,然而,無端增加防範和敵意,是用過時的冷戰思維處理安全問題。從近年東北亞安全問題處理的經驗看,以強硬立場來處理矛盾糾紛,只會引發更為強硬的反應。此次美韓軍事演習,不僅不能預防危機、化解危機、消除危機,還可能引發新的危機,進一步增加猜疑和誤解,進一步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國防大學戰略問題專家楊毅少將:堅持周邊和諧 反對火上澆油
楊毅接受訪問時指出,「這次美韓軍演是尚未查清的『天安艦』事件的延續,美國想藉此重新奪回在東北亞地區的話語權。面對中美戰略博弈,我們該怎麼辦?第一,我們堅持和諧周邊原則,反對火上添油,要從大戰略格局上看問題。第二,我們強調中國的國際安全利益不容侵犯。」 ■本報記者綜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