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在世博會看了德國館,原本還要看看意大利館,並在館內的意大利餐廳吃晚飯。但因時間不足,吃完飯就離開了,並沒有參觀。
意大利館餐廳的一半,是培華機構包了的,每人餐費五百元人民幣,吃一個套餐。
但此餐食物之劣,出乎想像,如果在香港,五十元港幣都不值。
頭盤和冷菜乏善可陳,主菜的一塊三文魚,淡而無味,也沒有什麼配料。最奇怪的是餐桌上的麵包,並不配有奶油,一問,說沒有,再問有無芝士,也沒有。意大利不是盛產芝士(乾酪)嗎?還舉行過什麼吃芝士麵包的比賽嗎?為什麼連這些最基本的配料也沒有呢?
最可惡的是,我們百餘人就餐,就只得兩三位中國姑娘做侍應,有四位意大利男女就站在旁邊聊天,或袖手看著我們嘀咕著進餐。幾位中國侍應忙不過來,也不幫一幫忙,他們大概是高一級的領班或主管吧。
這就是意大利人待客之道,或許就是意大利人懶散的表現吧。在香港的大酒家或餐廳,經理、領班需要時都是「落手落腳」的呀!
第二天復旦大學校長在一家酒店中請客,吃的也是西餐,同樣有三文魚,那味道就好得多了。有了這個對比,大家對意大利餐就更有了一個差劣的印象。
由於時間不足,意大利館就沒有看了。走過場館,發現它的牆壁掛著整套交響樂的模型樂器,好像把一隊樂隊懸掛起來,但卻沒有樂手的模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翻開世博館巨型的官方圖冊,它的說明是:意大利曾誕生過輝煌的古羅馬文明,是「一個執著於理想的國家」,「體現了他們的堅持,又表達了他們以人為核心。」該展館內以二十個不規則可任意組合的功能模塊拼裝而成,反映他們國內不同地區之間多元文化和諧共處。
又是高科技不斷變幻著不同畫面,帶來所謂「夢幻的感覺」。可是吃飯不是夢幻,劣質而昂貴的餐飲,卻敗壞了意大利館的名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