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悼香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魚在日本被稱為「m魚」。 網上圖片

盧一心

 我終於忍不住要悼香魚了,因為最近有兩條消息傳到我耳朵裡。一條是,據考證,香魚的原產地就在我的家鄉福建平和。據說,這是經日本學者多年來追蹤香魚的蹤影考證出來的結果;另一條消息是,平和的河裡已經捕不到香魚了。

 說到香魚,我的眼前首先浮現出一幕情景:只見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九龍江水不時出現香魚的影子,其體形並不大,但速度極快,來無影去無蹤,突然出現,又很快消失,尤其在水流湍急或淺水的地方,更是機變百出,神出鬼沒一般,又似一個風流劍客,或身懷絕技的江湖浪子。我喜歡香魚,就是因為它有亮麗修長的身影,和影影綽綽的舞姿。

 小時候的我,除了上學讀書和幫助家人做些雜務外,就喜歡捉魚和釣魚,因此常常能捉到或釣到一些香魚。香魚是一種很好吃的魚類。大人們喜歡吃它,是因為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小孩子喜歡吃它,是因為其肉中無骨刺,這也是大人們喜歡並且放心讓小孩子吃的原因,其它許多魚就因肉中骨刺多,小孩子要吃時,大人們要在旁邊幫忙挑刺,還要反覆叮嚀:「慢點吃,小心魚刺。」有些小孩子就因為如此而不喜歡吃其他魚。

 香魚,本地俗名叫:溪鰻。它的最主要特性為溯河性中小型魚類。較大的幼魚和成魚棲息於通海的江河,較小的幼魚(50毫米以下)則棲息於河口和沿海港灣。九龍江的香魚,8∼9月由平和縣一帶江面洄游到漳州江東橋附近產卵,成魚生殖後即死亡,仔魚隨流入海,翌年春季體長達60∼80毫米再溯河而上。用定置張網可以捕撈。記得,台灣詩人連橫曾讚道:「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停蓄綠玻璃,香魚上u剛三寸,鬥酒雙相去聽鸝」。《台灣風物誌》評讚香魚「較杭州西湖『五柳居』、上海松江『四腮鱸』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香魚廣受讚譽。

 不僅如此,香魚在日本被稱為「m魚」,相傳700年前,日本和朝鮮半島(新羅)交戰,就用香魚卜卦,預測出兵後能否取勝,「m」這個字就源於此。香魚曾被作為貢品進獻給日本天皇,因此日本人對香魚懷有特殊感情。1984年、1986年,日本大阪日中友協組織「尋找香魚訪華團」到福建,在平和九龍江水域釣到很多香魚,成為日本轟動一時的新聞。1988年,日本著名作家和攝影家專程從平和帶走了十幾條活香魚回國研究。最後證實,香魚的原產地就是福建省平和縣。

 香魚體長約20厘米至30厘米,體長而側扁,鱗圓而細小,色白。頭小,鰓蓋後方有一卵形橙色斑紋,吻端下彎,脂鰭與臀鰭後基相對,尾部分叉尖細窄長,形似鳳尾。因為它體態優美動人,故有「美人魚」之雅稱。此外,香魚還有「國姓魚」之尊謂,相傳,明朝鄭成功率兵驅逐荷倭開發台灣島時,也把香魚帶到台北市溪碧潭放養繁殖,試養成功,因此,台灣也盛產香魚了。後來,人們為了懷念鄭成功,便把香魚謂之為「國姓魚」(台灣人稱鄭成功為「國姓爺」)。由此可見,由家鄉平和出產的香魚也曾為「國姓爺」立過大功。因此我想,要是也來評選一下水族「民族英雄」的話,那就非香魚莫屬了。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品嚐到香魚的美味後,讚不絕口,即封為貢品,年年進貢朝廷。當然,這可能只是一種傳說,也可能是真有那麼回事,因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權當是後人對香魚的另一種讚賞吧。世人總是願意把那種美好的東西提高到「貢品」來解讀,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其也代表著某種美好的願望。再說,從廣告的效果來看,也是值得肯定的。

 香魚名稱的由來,據說是這樣的,因其脊背上有一條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香味,十分稀罕,因此被稱之為「香魚」,有人還讚之為「淡水魚之王」。其實一點也不過分。香魚屬入海口洄游性魚類,喜棲息於與海相通的溪流之中,以黏附在岩石上的底棲藻類為食。深秋時節,將要「臨產」的香魚,紛紛集結在砂礫淺灘處「生兒育女」。但香魚產卵後,因體質虛弱,大多死亡。正因為其生命短暫,只有一年時間,故又有「年魚」之稱。由此更可見其珍貴。

 話說回來,如今野生香魚已近絕跡,這是非常令人難堪之事。以前不知道香魚產自家鄉平和還好,反正據科學家考證,地球上每天都有好幾種物種滅絕,還有更多的物種瀕臨滅絕,也不在乎多一個或少一個,這一邊是自然界生物進化史的某種必然,也是人類破壞自然界的一種懲罰,無論警鐘也好,教訓也罷,不是某一個人可以回天的。只是,每個人對產自自己家鄉的物種都是懷有某種特殊感情的,因這物種必與其一生或家庭乃至祖上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繫。

 正是因為懷著這種微妙的情感,我寫下了這篇悼念文章。其實小時候的我就和香魚結下許多不解之緣,這也正是我要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記得,小時候的我每有空閒,就會去河裡捉魚,或到河水急湍處釣魚。那時,河水清澈見底,每次都能看見溪鰻上u的情景,那種興奮勁真是無以倫比,可是現在的孩子卻已經沒有這樣的樂趣了,因為河裡已無香魚了,豈不讓人感到莫大的失落?

 香魚幾近絕跡的原因很多,據水產專家調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酷撈濫捕,漁法與漁期失當。如電、炸、毒魚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屢禁不止。每年春天,九龍江入海口遍佈捕撈鰻苗的「天羅地網」,使上溯的香魚苗遭到「株連」,被一網打盡。二是環境惡化,如挖沙破壞香魚的產卵場,圍堤築壩又阻隔洄游通道,於是在海水中生、淡水中長的香魚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三是沿江生活生產污水排放造成水質污染。短短幾年,九龍江已捕不到一條香魚,產量為零。

 嗚呼,香魚!嗚呼,溪鰻!特以此文以紀之,以悼之,並引為警訓。

相關新聞
百家廊:悼香魚 (2010-11-19) (圖)
翠袖乾坤:懿範長存 (2010-11-19)
娛視觀:六合彩難敵外圍強勢 (2010-11-19)
琴台客聚:李逵打虎 (2010-11-19)
杜亦有道:謙虛自重 (2010-11-19)
一網打盡:救人自救 (2010-11-19)
記憶後書:《電光影裡》 (2010-11-19)
百家廊:咖啡巴黎飄香 (2010-11-18) (圖)
翠袖乾坤:蔡國權 (2010-11-18)
海闊天空:族群撕裂不是民主 (2010-11-18)
琴台客聚:刮鬍子.鑄劍.划船 (2010-11-18)
生活語絲:張藝謀抽離現實 (2010-11-18)
隨想國:獎學金 (2010-11-18)
獨家風景:家庭主婦的堅持 (2010-11-18)
百家廊:滄桑不撼大山情 (2010-11-17) (圖)
翠袖乾坤:小Lucas應否拍戲? (2010-11-17)
琴台客聚:真假《清明上河圖》 (2010-11-17)
天言知玄:續談預測術 (2010-11-17)
杜亦有道:爺生乸愛 (2010-11-17)
隨想國:捐 (2010-11-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