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基舜
李逵為人粗中有細,看見李達丟下飯罐便出外,知道李達必然會找人來捉自己,連忙背了娘親,提了朴刀,顧不得疲累;而且天色已晚,便匆匆出門,望小路而去。李逵李達本是同根生,奈何昏官誤把李達當李逵,判李達入囚,險些喪命,便遷怒於李逵。既然官府懸賞捉黑鐵牛,乃不顧手足之情,往找人來捉李逵,既報復又領賞。如此冤冤相報,手足相殘,古往今來,罄竹難書。
李逵與朱貴、朱富兄弟飲酒飲到五更天才回家,一夜未眠,卻遇著兄長要找人抓捕領賞。此時李逵已十分疲累,仍背著娘親,趁著月色,急忙往亂山深處小路飛奔,黑鐵牛雖天生神力,也累至一步一步捱上嶺。
此時,李母說是口渴,著李逵找水解渴。李逵侍母至孝,背著娘親到嶺上,安置雙目失明的老母坐在松樹前的一塊大青石上,把朴刀插在石旁,自己去找水源。
施耐庵寫「武松打虎」,武二飲了酒過景陽岡,酒力發作,躺在岡上一塊「光撻撻大青石」上,同樣大青石,李母與武松的際遇有別,故事發展不同,這是施耐庵慣用的手法。
且說李逵循溪水聲,來到溪邊,再找著一座廟,拿了香爐來到溪邊洗乾淨,盛滿溪水,捧著跑回嶺上,給娘親解渴。
豈料回到嶺上松樹前,朴刀仍插在地上,卻不見雙目失明的老母,連忙大聲喚母,不見有回應,心中頓時著了慌,丟了香爐,四處察看,走不到三十餘步,只見草地上有團團血跡,黑鐵牛心知不妙,不由得膽顫心驚,循血跡找去。
李逵來到一個山洞前,看見兩隻小老虎正在舐著一條人腿。李逵看著,氣怒得渾身發抖。自己下山,千辛萬苦要帶娘親返梁山泊山寨享福,卻「與你喫了」。頓時心頭火起,赤黃鬚豎立,挺起手中朴刀,直搠兩隻小虎。兩隻小虎見李逵挺刀搠來,廣東人謂之「唔知個死字點寫」,竟張牙舞爪撲向李逵。只見黑鐵牛手起處,先搠死一隻,另一隻見勢不佳,竄回洞中,李逵追了入去,也一搠收拾掉。
李逵殺掉兩隻小虎,在洞中往外望,見一隻母大蟲張牙舞爪往洞裡走來。黑鐵牛心想必是這畜生吃了自己娘親,母仇不共戴天,拔出腰刀,準備報仇。只見母大蟲用虎尾往洞中掃了一掃,才倒退入山洞。李逵看個透徹,用盡氣力,把腰刀從母大蟲肛門插進去,連刀靶也插入虎腹,母大蟲受創劇痛,就洞口跳過溪邊,往山下竄逃。李逵正要追殺過去,忽然樹邊狂風大作,跳出一頭弔睛白額虎,撲向李逵。
只見李逵不慌不忙,趁著大蟲來勢,順勢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蟲頷下,剛好傷了氣管。大蟲中刀,退不了五七步,只聽得一聲響,如倒半壁山,登時死在岩下。
讀者諸君應該記得,武松打虎則是慌慌張張,雙手掄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將下來,「劈不著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
李逵殺虎一刀攞命,不慌不忙,一下子連殺四隻。但幾百年來,只講「武松打虎」,很少有人講「李逵打虎」,只因李逵很輕易便殺了四虎,施耐庵則用了很大篇幅來描述武松打虎的過程,武二花很長時間才打死一隻,令一般人印象深刻,連粵劇也有「武松打虎」劇目。(二一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