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一波 上海報道)上海學生首度參加PISA測試,便獨攬3項能力的全球第一。知名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認為,這與上海近年的教改政策密不可分,「上海學生乃至中國內地學生的基礎知識層面歷來都不差。近幾年,教育不斷得到深化改革,從『減負』到『學分制』,上海都是全國教改的先鋒,越來越多上海學生有機會『走出去』,與國外的學生交流,拓寬視野的同時,自主創新能力也進一步提高。」
熊丙奇坦言,現時上海中小學生的學習模式正從以往的「死記硬背」逐步轉化為「靈活運用」。「功課少了,課外活動多了,學生基礎知識得到的鍛煉自然就多,以往枯燥的學習不見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更濃厚。」
數學、科學、閱讀能力的高水平,亦可能牽涉很多操練,也就是常說的「題海戰術」。對此,熊丙奇認為,有關模式雖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知識層面,但耽誤學生運用知識創新的能力,因此並不科學。他認為現時中國考試評價體系仍較落後,亦是學生過於「成績主導」的根本原因。
專家:莫輕視創造力與個性
熊丙奇又稱,雖然PISA積分高企,但中國學生在創造力和個性方面,仍遠遠落後歐美發達國家,「知識只是教育的一個角度,內地學生理論知識很是豐富,但在人文精神、素養方面還需提升。如果內地的學生和教育家只是沉浸在這樣的喜悅中,而忽視對學生個性發展,實不可取。」
參與是次PISA數學測試的上海學生中,逾25%能以精確的思考方式解難,較全球平均3%高出一大截。負責PISA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研究員形容,上海中小學採用新課程,較以往更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又擴闊學生可選擇的學科,當地名校老師會定期到水平較低的學校交流,能有效提升整體的教育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