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關心推動本港長遠體育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8]     我要評論

霍震霆 立法會議員

 經過申亞的議題之後,好高興有關香港體育發展的議題終於得到社會和立法會的關注,今天香港的體育地位和成就,完全依靠一班刻苦鍛煉的天才運動員,一班默默付出的優秀教練,以及一批出錢出力的體育總會,一步一腳印艱苦打拚出來。大家為本港運動員在國際體壇上取得佳績,歡呼拍掌之後,要認真關心和推動香港體育的發展。

 德智體群美是中國傳統的五育,可惜,在香港的教育和考試制度下,只有德智兩育獲得真正重視,體育和美術,都被視作可有可無的興趣科,群育更轉交制服隊伍負責。至於一般市民的體育活動,則被簡單視作工餘課餘,出一身汗、強健筋骨的消遣。政府的不認真態度,令致香港至今無論在人才培育、教練力量、場地設施,以及活動組織等方面,都出現明顯的不足。

各界要真正關心和推動體育發展

 今天的香港的體育地位和成就,完全依靠一班刻苦鍛煉的天才運動員、一班默默付出的優秀教練,以及一批出錢出力的體育總會,一步一腳印艱苦打拚出來。近年來,大家看到香港運動員,一個又一個地在國際體壇上冒出頭來,披金掛銀,大家都同感光榮。然而,光榮既已共享,辛酸怎可獨嚐?大家在歡呼拍掌之後,可曾回想這批台前幕後人員,所曾經歷的辛酸血淚,亦可曾思考會伸出援手?希望政府和社會大眾由今天開始,真正的關心和推動香港體育的發展。體育是健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茶餘飯後的議題。要推動香港體育發展,需要有以下5方面的配合:

 第一,在政策方面,政府須訂出獨立而明確的體育政策和資源承擔,不應拖泥帶水地與其他項目拉雜混淆。既要注重群眾的參與率,亦要考慮各個項目的資源均衡,不要出現「有人飽死、有人餓死」的情況。

 第二,在人才方面,目前的精英培訓計劃要繼續,但應擴大。畢竟,先有成績,才可被列入精英計劃,這出現明顯的滯後情況,亦會令大批有潛質的精英,喪失出頭機會。因此,政府必須增撥資源,大幅擴大精英運動計劃,要將吸納範圍,提早至學界運動會開始。同時,要吸納年青學生,加入運動員行列,還須在學制上作出調整,參考毅進課程,可以等同會考合格的安排,讓體育成績,等同某個級別的會考成績或大學入學資格,好讓同學們,能安心接受體育訓練。或者政府又設立特別的獎學金,資助運動員升學。這都是國際通用的方法。一句話,若不能吸引年青學生加入運動員行列,則任何推動體育發展的努力,都將是事倍功半。

 第三,在資源方面,目前的精英培訓計劃以運動員為目標,所屬的運動單項,雖可父憑子貴,獲配較多資源,但始終都離不開,見樹不見林的情況,只能培訓出頂尖的運動員,而不是強勢的運動項目,以及有力的後援力量,將軍去後、大樹凋零。因此,建議有關資助計劃,應以運動員和單項總會的雙軌資助制度,透過增加對單項總會的資助,去提升單項,甚至所有體育項目的水平提升。

 第四,在設施方面,目前政府以一種業餘消遣的心態去看待體育,令致體育館設施,大都不合乎國際標準,有但不合格,這是可笑復可悲。正本清源,政府先要拿出推動體育發展的真心,市民亦要積極支持響應,全面參與體育活動。體育場館並非為申亞而設,但若連一個符合亞運標準的運動場都沒有,這將是非常可悲。

 第五,在普及方面,要實現全民參與體育,區議會可以統籌撥款,但在動員方面,還須依賴體育總會和地區體育團體的配合,進行點、線、面的輻射擴散。

按照奧運精神發展體育事業

 至於本港奧委會和體育總會的運作,奧運精神強調,非政治力量的參與,亦即其活動和運作,都是獨立而不受政府和政治團體的干預,一切都必須按照國際奧委會和所屬國際體育組織的章程操作,有關章程都以國際條文形式,統一而公開地刊列在有關組織的章程之內,全球通行,並非香港單方面的作為。

 至於參賽運動員的遴選機制,各體育屬會都因時制宜地有不同的機制,沒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完全是公開而公平,當中,或者有一些錯漏而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我想補充三點,第一,任何評選機制,都必然有滄海遺珠,由此引發不滿和批評,都是可以理解,但不能只聽批評而否定機制。第二,挑選參賽代表,既要考慮運動員的個人能力,亦要考慮團隊配合,以及面對不同對手的戰略戰術,進行靈活調度。第三,體育總會一向資源匱乏,就是依靠各負責人以業餘姿態,出錢出力出精神去支持,先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才能實現運動員的耀目成就。他們在行政管理上也許有不妥善,社會和政府理應給予支援,而不是隔岸觀火式地指罵。

相關新聞
關心推動本港長遠體育發展 (2011-01-08)
尊重自己民族的發展利益和空間 (2011-01-08)
基層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 (2011-01-08)
轉型期中國:應扎扎實實研究歐洲 (2011-01-08)
美國企圖對朝鮮搞軍事冒險 (2011-01-08)
縱論香江:放縱吳志森逾越兩制界限 港台須問責 (2011-01-07)
把脈香港:《蘋果日報》把弔唁搞成政治攻訐 (2011-01-07)
廿四味:長毛不如先擔心自己會否肚痛 (2011-01-07)
「外匯收入存放境外」改革意義重大 (2011-01-07) (圖)
「環保廢物熔化系統」處理廢物更有效 (2011-01-07)
完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2011-01-07)
中美關係啟動新航程 (2011-01-07) (圖)
從梅普爭執看俄兩代領導人的不同 (2011-01-07)
縱論香江:吳志森豈可利用《自由風》節目煽動仇商仇富 (2011-01-06)
廿四味:王丹人品低劣 來港所為何事 (2011-01-06)
把脈香港:親美報紙改變了策略 (2011-01-06)
龍聲飛揚:尋訪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足跡 (2011-01-06)
民筆聊生:最低工資與企業良心 (2011-01-06)
醫療改革 齊心必定事成 (2011-01-06)
東張西望:藍營「九二共識」狙擊綠營得失 (2011-01-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