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轉型期中國:應扎扎實實研究歐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8]     我要評論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中國在急劇的內外轉型期,如何準確定位與歐洲的關係,使這一關係不但有利於中國的外部環境建設,同時也有利於中國內部的轉型,將是一個超越外交戰略的、多領域、多學科的深層問題。這一大問題下還有許多子問題;將這些子問題研究透了,中國不但外交上將迎來一個柳暗花明的時期,而且在內部轉型上也將進入一個思路暢通的新階段。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目前正在歐洲訪問。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展開的美國之行相比,李克強的歐洲之行顯然沒有引起媒體過多的關注。然而,李克強抵達德國之前在《南德意志報》發表的文章中提出,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以更加虛心的態度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研究和學習各國發展的有益經驗,卻值得人們關注。

「歐洲智慧」值得東亞借鑒

 2010年中國外交的重要亮點,是取得了對歐關係的重大突破;中歐關係是中美關係之外另一根重要的全球性平衡槓桿。在美中歐三足鼎立格局中,若中歐關係穩定了,那麼中美關係再有大浪,其對中國的損害也將相對有限。同時,中歐由於不存在國家定位層面的戰略衝突,因此更易在探索大國共榮模式上先行一步。

 歐洲雖然歷史沒有東亞悠久,但其歷史上的衝突密集和劇烈程度卻超過東亞。二戰後,以法德和解與歐盟發展為核心的歐洲經驗和智慧,其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消弭衝突和對手的最好辦法往往不是衝突、戰爭或遏制,而恰恰是聯合與融合;二、聯合與融合並非以雙方是朋友為前提,恰恰因為有矛盾才需要融合,而矛盾在融合過程中自然得到消弭。

 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經驗」因其特殊歷史和文化背景屬於歐洲,但「歐洲經驗」背後的「歐洲智慧」卻屬於包括東亞在內的全人類;她為人類處理亙古以來因生存空間、生存環境和生存資源而產生的衝突,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實際上意味著人類文明水準的一個新台階。與「歐洲智慧」截然相反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千年恩怨無法擺脫的以巴衝突。

 二十一世紀上半葉的東亞,面臨中美兩個全球大國博弈的地區化,以及地區間包括中日、中印、朝鮮半島、南海衝突為載體的勢力紛爭,究竟能否從「歐洲智慧」中得到一點啟示和借鑒,顯然是這個地區人們在未來幾十年裡面臨的一個挑戰。

 在二十一世紀的東亞乃至全球格局演變中,中國顯然是一個極其關鍵的角色。中國的人們在這其中有什麼樣的認知水準和處理藝術,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地區和國際格局。

 歐洲對中國的深層內涵,絕不僅之於上述的「大國平衡」和「歐洲智慧」。事實上,今天中國轉型期遇到的許多問題,在歐洲早年發展的歷程中,都可以看到影子。因此,仔細研究歐洲早年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的歷程以及市場經濟的各種模式,對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今天的中國,外部崛起迅速,內部轉型艱難。這一對反差,前者成為中國發展的亢奮點,後者則成為中國發展的疑難症;兩者若同時呈現,則極易出現凸顯前者而迴避後者的情況。中國近年外交崛起迅速,固然與經濟實力逐漸雄厚有關,但在民間和輿論界也逐漸滋長一種情緒,以為以中國的外匯儲備和購買力就可以拯救世界。此次中國購買西班牙債券,其所謂的戰略含義被一些輿論無限上升,一如兩年前中國拯救美國的翻版。這種情緒自大且危險,但其實折射了沒有見過世面的「土財主」心態。

 今天的中國,最需要直面的問題,是內部轉型的艱難及其背後的眾多困惑。歐洲作為人類工業化和現代化最早的發源地,其發展歷程尤其是對一系列規律性問題的解決之道,對今天的中國有著許多啟示意義。

 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三大轉型:一、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型;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三、從封閉的集權社會向多元、開放的公民社會的轉型。前兩大轉型主要是工業和經濟領域的轉型,第三大轉型則主要是社會領域的轉型。三大轉型各有特點,在今天的中國都尚不徹底,但卻環環相扣,彼此不可分割。在這些方面,歐洲早年的歷程,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歐洲經驗對轉型中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幾個領域:一、如何消弭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負面效應?二、如何解決轉型期激烈的社會內部矛盾?三、如何在市場經濟中構建合理的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四、如何構建合理、和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

準確界定政府與市場關係

 改革開放三十二年後,中國開始進入工業化二、三十年後的一個必然階段,那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展開及其帶來的眾多問題。從人類歷史上看,這實際上是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的必經之路。今天中國各地層出不窮的拆遷暴力、農民工訴求、三農問題、工人維權、城市貧富不均、治安惡化、房價飛漲等,大致上都屬於這一範疇。

 這些問題在十九世紀中期到下半葉的歐洲都曾出現過,有些激烈程度還遠遠超過今天的中國。歐洲在十九世紀中期進入工業化的黃金時代,二、三十年後出現城市化進程及其負面效應。恰好那個時期,也是歐洲工人運動(包括共產主義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兩者相疊,令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充滿動盪,以俾斯麥為代表的歐洲統治者既要應對外部崛起,又要應對內部矛盾。雖然歐洲在外部崛起上走上了負面道路,值得今天的中國警示;但在化解內部矛盾方面,歐洲還是積累了不少值得今天中國參考的經驗。

 凡此種種,顯然都不再是「打歐洲牌」來得那麼簡單。今天的中國,需要多一點沉穩、謙虛和扎實,來好好研究歐洲,使之對今天的中國轉型有一點借鑒。

相關新聞
關心推動本港長遠體育發展 (2011-01-08)
尊重自己民族的發展利益和空間 (2011-01-08)
基層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 (2011-01-08)
轉型期中國:應扎扎實實研究歐洲 (2011-01-08)
美國企圖對朝鮮搞軍事冒險 (2011-01-08)
縱論香江:放縱吳志森逾越兩制界限 港台須問責 (2011-01-07)
把脈香港:《蘋果日報》把弔唁搞成政治攻訐 (2011-01-07)
廿四味:長毛不如先擔心自己會否肚痛 (2011-01-07)
「外匯收入存放境外」改革意義重大 (2011-01-07) (圖)
「環保廢物熔化系統」處理廢物更有效 (2011-01-07)
完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2011-01-07)
中美關係啟動新航程 (2011-01-07) (圖)
從梅普爭執看俄兩代領導人的不同 (2011-01-07)
縱論香江:吳志森豈可利用《自由風》節目煽動仇商仇富 (2011-01-06)
廿四味:王丹人品低劣 來港所為何事 (2011-01-06)
把脈香港:親美報紙改變了策略 (2011-01-06)
龍聲飛揚:尋訪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足跡 (2011-01-06)
民筆聊生:最低工資與企業良心 (2011-01-06)
醫療改革 齊心必定事成 (2011-01-06)
東張西望:藍營「九二共識」狙擊綠營得失 (2011-01-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