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庶
人類有一個思維的缺陷,多半會不自覺犯上經驗主義的錯誤,不願意隨著形勢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經濟發展領域,不少中等收入國家過去取得經濟發展成功的經驗,以為不必再加改進,也不須變換經濟發展模式,只要遵循過去的發展模式辦事就可以了,結果這些國家不再進步,但是生產成本卻日益上升,其他對手則逐步追趕上來,特別是以低廉成本取勝,搶奪先行一步的國家的加工貿易生意,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則玩弄金融資產泡沫的手段和利息反走勢的策略,每三、五年就發動一次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結果,中等收入發展國家都跌進了西方的金融走勢陷阱之中,遭到金融狙擊,近二十年的外匯積累全付諸東流,永不可能進入人均收入一萬美元的國家行列。
選舉的競爭也是這樣。有一些政黨,在基層選舉中取得了優勢,他們認為只要勤懇地進一步做好地區工作,爭取基層人民的信任,就可以解決大選區的選問題。他們以為選舉的方式和遊戲規則即使有發展,也不會影響政治生態,只要努力在地區耕耘,就可以取得較佳的選舉得票比例,扭轉落後的現象。
民主黨和反對派的思維更善於變通。他們暫時抓不到政權,他立即轉為立法會全面對抗的策略,並向傳媒的宣傳「行政和立法關係不好」,「立法會一事無成」,橫豎做不到事情,不如選一些專反對、專罵政府、善於在立法會做騷的人,這樣可消消氣,讓大家發洩一下情緒。結果「為反而反」的「反對派」出現了,他們的第二個步驟,就是轉變形象和選舉模式,提出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選舉口號,挑動「五區公投」,以使他們在政改中較易改變選舉遊戲規則,追求改為更大的選區,更多的直選,而當選人取得的得票率越小越好。遊戲方案改變了,他們就可以用控制傳媒的手段,改變選舉的議題和拉票方式,加快分拆參選名單,充分利用餘數點票法,以最少得票奪取最多席位。內訌、拆黨、互罵,老開不完的集思會、記者會、進悼會,就是為了「造勢」,讓選民分類分派去投票。
建制派則愛步伐一致、政府卻愛一個議案出籠後通通歸邊,這是兩個自製金剛箍,想「拆」也拆不出不同的政治光譜,跌入了選舉改革的走勢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