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西方走廊:破中日關係僵局須打通人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02]     我要評論

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從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至今的近40年中,前20年屬於健康發展期,近10多年來則處於忽冷忽熱的「鋸齒期」。中日關係好壞取決於兩國領導人的取向,左右領導人取向因素很多,人脈關係則是重要的一環。已故中國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在北京外交最困難的時期,取得驚人成績,原因之一就是在日本有很好的人脈。胡耀邦是一位有遠見的領袖,在1984年特別邀請了3000名日本青年訪問北京,就是希望和未來的日本領袖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以助中日關係持續穩定向前發展。打通人脈不是行賄,而是通過高超的外交技巧造福兩國人民。

 自去年9月「釣魚島撞船」事件後,中日關係陷入了低谷,高層峰會除了在「走廊」進行幾分鐘「不得不」寒暄外,幾乎完全中斷。日本領導人一方面放出空氣希望訪問北京,另一方面又散佈不利於兩國友好的言論,致使兩國關係陷於僵局。事實上,日本極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中國也需要繼續引進日本的現代技術,良好的關係對兩國都有利。要有效破解中日關係的僵局,創造良好的、有利於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氛圍,需要領導人的高度智慧打通人脈關係,才能實現鄧公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意願。

關係滑坡企業家最痛心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在和平共處的基礎上,中日貿易的健康發展和經濟的友好交流,完全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已經從日本引進了大批先進設備和技術,日本是工業產品出口國,仍有這方面的優勢。在世界經濟大滑坡的現在,日本絕對不會也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兩國關係陷入僵局,最痛心、最難過的是日本企業家,他們迫切需要和中國有更多的交流。為和平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是時代的呼喚和需要,只有雙方堅持友好合作,順應潮流,就能推動中日友好事業的向前發展。

 中日之間的年貿易額已近3000億美元,中國亦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周恩來曾經說過:中日關係的歷史有兩千多年,基本上是和平共處的。兩國雖然有過兩次交戰,但同兩千年比較起來,敵對時間是很短暫的,而且已經成為過去。在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前,周恩來多次指示相關部門,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和日本友人交往,建立了良好的人脈。正是相關人脈的不懈努力,中日貿易也才有今天的成績。周恩來放棄向日本索賠的心胸和建立的良好人脈關係,成為推進中日友好事業的強大動力。

老一輩領導在日本人脈佳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既是中美建交的功臣,也是中國人民的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北京領導人有極其深厚的私交。每當中美關係處於低谷的時候,他總是夥同相關友人挺身而出,列舉令政客信服的多方面理由,化解中美間的矛盾,受到兩國人民的高度尊重。和一大批致力推進中美關係的朋友一樣,許多有遠見的日本朋友也長期致力推進中日友好。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和其女兒田中真紀子都是周恩來的至交,另一前首相福田赳夫則是鄧小平的朋友。1978年全程陪同鄧小平一行的中江要介後來擔任了日本駐華大使,退職後任日中關係史學會會長。

 1984年9月至10月,3000名日本青年應胡耀邦的邀請來華訪問,成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對於那次訪問,胡耀邦的朋友、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說:當時我以為是300人,實際是3000人,真是令日本大吃一驚,胡耀邦充分顯示了北京的氣魄。第一批日本青年抵達上海時,1200名中國青年代表到機場迎接,帶隊的是當時的全國青聯主席、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當年訪問的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酒井誠說:胡耀邦極具前瞻性的行動,確實感動了我們。直到今天,當年訪問中國的日本青年,大部分是中日關係的積極推動者。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擬措施紓民困 抗通脹迎新歲 (2011-02-02)
廿四味:王丹攻擊「一國兩制」另有圖謀 (2011-02-02)
香港出現組黨潮 (2011-02-02)
西方走廊:破中日關係僵局須打通人脈 (2011-02-02)
兔年一同向無障礙網站出發 (2011-02-02)
本山其實很危險 (2011-02-02)
志強時評:推動港台文化交流 加深兩岸三地了解 (2011-02-01)
廿四味:後司徒華時代反對派的板塊移動 (2011-02-01)
給年青人多一些空間 (2011-02-01)
為何百分之八十八中國民眾信任政府 (2011-02-01)
政經多面體:本港樓價高過97年的解讀 (2011-02-01)
社民連全力推動「去黃毓民化」 (2011-02-01)
縱論香港:吳志森扮鴕鳥能扮到幾時? (2011-01-31)
把脈香港:拒絕王丹入境於法有據 (2011-01-31)
香江透視:如何測定香港位置? (2011-01-31)
冷眼向洋:埃及若變天 牽一髮而動全身 (2011-01-31)
止戈為武:副總長撰文釋溫和信號 (2011-01-31)
田園快語:流感疫情「殺到」 做好防疫準備 (2011-01-31)
「春運」折射出的國民教育 (2011-01-31)
來論:喪禮高度政治化 演化為政治權謀 (2011-01-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