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古代,壓歲錢有避邪之用。
趙柒斤
現在絕大多數孩子喜歡過年,並不是衝著有好東西吃、新衣服穿和無節制玩等去的,而是在過年期間他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無私奉獻」的一大筆壓歲錢。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媒體年復一年地盤點春節都說,現在的孩子們往往一個「年」過下來,接到的壓歲錢少則幾百幾千、多則幾萬幾十萬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更有一些利慾薰心者借「壓歲」名義幹行賄受賄勾當,用行動徹底地顛覆了壓歲錢最原始意義的同時,也破壞著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這並非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信口雌黃,紀檢、檢察部門公佈的案例中,就有許多被逮的腐敗分子是這樣幹的。
那麼,壓歲錢最原始的意義或稱它最早的作用又是什麼呢?史載,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但並不是用來流通的,而是一種避邪物。用來「壓歲」的錢,其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話語和龍鳳、龜蛇等吉祥圖案。關於壓歲錢的來歷,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上網「百度」發現,大家比較認可的傳說是,一個叫「祟」的妖魔每年農曆三十晚上出來害人,專門摸熟睡孩子的腦門,被摸的孩子立即發燒患病、退燒後就變成了癡呆瘋癲的傻子。有對夫妻老年得子,為防孩子被「祟」摸頭,吃過年夜飯就用紅紙包了8枚銅錢放在兒子的枕邊。果然,「祟」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出現在熟睡的孩子面前,正當這個妖怪伸爪摸孩子腦門時,枕邊的銅錢發出了一道金光,「祟」被嚇跑了。此事傳開後,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錢給自己孩子「驅邪」和「壓祟」。又因「祟」和「歲」發音相同,久而久之,「壓祟錢」就被叫成了「壓歲錢」。
至於「壓歲錢」的作用,不僅《金瓶梅》、《紅樓夢》等小說裡有所交代,就連《資治通鑒》這樣的正史也給「證明」。書的第二十六卷中說到楊貴妃生子時,就謂「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這裡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賜給兒子一道避邪去魔的護身符。從史料看,從漢代到清末,長輩在過年期間給晚輩包壓歲錢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賜洗兒錢」一樣,就是避邪去魔。直到民國以後,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才發生重大改變。從此,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陞」等「勵志」作用便應運而生。
為什麼錢能夠擔當避邪去魔的重任呢?這跟中國古代的貨幣一出現就有一種神秘色彩有關。眾所周知,我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就是海貝、龜殼等天然材料。特別是龜殼,龜的長壽帶給人們神秘莫測的色彩、再加上龜殼奇特形狀又刺激著人豐富的想像力,因此用龜殼製成的錢幣就自然而然地被古人視為靈異神物,它的身上便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如此一來,「錢」便成了人們占卜禍福凶吉的理想工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逐漸將目光從龜殼等天然材料轉向了金屬材料,於是銅幣、刀幣、布幣等等就出現了。當然,最厲害的還是秦始皇,他鑄造的銅錢「孔方兄」獨領風騷兩千年。之所以銅錢「孔方兄」廣受歡迎,跟其「天圓地方」的造形很有關係,而天圓地方則是從《易經》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的。這說明「錢」從開始到衍變都被賦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來,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驅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可以說,用「錢」來壓住「祟」這個妖魔的侵害,是古代人最樸素的願望,也可稱得上是一種很好的「反腐防腐」的制度設計。這種制度或願望雖然很迷信,但並不灰暗。我想即使在今天,對於許多人來說仍然有借鑒意義:那就是可以把壓歲錢當成一塊試金石,鑒別誰是真心實意祝福自己的孩子,誰又是那些別有用心的「妖魔鬼怪」想趁機危害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