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懷鄉的碎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冼星海銅像。 網上圖片

朵 拉

 在瀕臨珠江海岸的外港新填海區下了的士,整齊的高樓與寬敞的大道,讓人看到澳門另一個新面貌。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澳門文化中心的澳門藝術博物館。1999年3月開幕的藝術博物館,樓高5層,有2個展覽區及5個展覽館。3樓是歷史繪畫館,館內展出的藝術家作品多與澳門環境及歷史變遷有關係,4樓是中國書畫館和中國陶瓷館。在博物館逗留的時間過長,出來以後,陪同的澳門作家許均銓要趕著回去,他帶我們走一段路,意外在路的另一端,赫然和冼星海的半身銅像相遇。

 矗立在澳門文化中心公園綠蔭間的冼星海,此時彷彿有風在吹掠,浪在狂嘯,他的頭髮、袖子和衣服,一層層地,波浪一樣飛揚起來,還有雙手那突出而有力的指節,在在都充分地表現這位民族作曲家當時的憂傷、憤慨與怒吼,據說這富有力度和美感的銅像命題是《怒吼吧!黃河!》。眼前這銅像的底座銘刻著「人民音樂家」「冼星海」(1905—1945)。這是廣州雕塑院院長俞暢的作品。1957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的俞暢曾於訪談中說:「雕塑是一門藝術,並非『捏公仔』。」雕塑冼星海銅像之前,他大量翻閱歷史資料,採訪知情人士,對冼星海的生平瞭如指掌。要塑好音樂家,俞暢的自我要求是「先弄懂音樂,以及洗星海的音樂創作」。有一點不可不知,俞暢的母親是南京師範大學的音樂教授。

 無意中邂逅像他的音樂一樣澎湃深沉激昂的冼星海銅像,我們不無感觸。小女兒魚簡2008年到北京演奏《黃河大合唱》,為一個兒童合唱團當鋼琴伴奏。這兒童合唱團在10多年前曾於馬來西亞表演過這首不朽的傳世名曲,當時特別邀請蘇聯的鋼琴家作為伴奏。過後每一年兒童合唱團雖然都登台演出,《黃河大合唱》卻因找不到鋼琴伴奏,被迫中止表演。直到魚簡從英國畢業回來,合唱團找上她,怒吼的黃河才重新得以在台上咆哮。他們在西馬的幾個州屬巡迴演出後,2008年8月,於北京香格里拉集團嘉里中心飯店,當晚的觀眾是世界各國駐中國大使,沉溺在黃河的波濤狂叫中的魚簡,手指迅捷如飛般躍過黑白琴鍵,珠江在怒吼,揚子江在怒吼,松花江在呼號,黑龍江在呼號,就在黃河怒吼時,台下看表演的某國大使無禮地,突兀地站起來抗議,要求演奏即刻停止。

 我問魚簡,波濤般的怒氣在胸口咆哮:「你們就這樣中斷了這首經典名曲?」

 「是。」她嚴肅,但微笑:「可我,終於感受到音樂永恆而偉大的力量。」

 選擇音樂作為專業,時常被人詢問,成績那樣出色,為什麼不選醫科?法律?工程?她有時候洩氣:「好像讀音樂是考試差勁的人才可能的選擇。」這一次在北京的黃河經驗,讓她從此對音樂的信仰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黃河大合唱》是中國抗戰時期的創作,1939年寫成的深情浩瀚作品,是已經將近70年前的老音樂,可是當豪邁奔放,熱血奔騰的旋律彈奏出來時,照樣形成一股雄偉的力量在澎湃洶湧,讓人心神激盪,也讓心虛的人怯懦害怕,選擇退卻不敢面對。

 冼星海就是這首氣勢磅礡、力量強大的黃河頌的作曲家。

 澳門多次主辦冼星海的紀念圖片展和音樂會。因原籍廣東番禺的冼星海,出生在澳門媽閣廟外望濠海鏡湖的小漁船上。

 先後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附中、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及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的冼星海,學成回國後,在上海及武漢參加抗日活動,以音樂救國。1938年10月,35歲的冼星海和妻子錢韻玲到了延安,隔年2月認識24歲的年輕詩人光未然。兩個談得來的藝術家結為好友。光未然創作長詩《黃河頌》後特意請冼星海來聽他朗誦。冼星海聽完,突然把歌詞一把抓住:「我有把握寫好它!」3月的延安氣候寒冷,感冒未癒的冼星海躺在炕上創作。光未然知道他愛吃糖,和戰友們找來2斤白糖,放在桌上。冼星海寫幾個音符,就抓一把糖送進嘴裡。短短6天時間,雄渾有力激昂深情的《黃河大合唱》終於完成了。

 這是一首震撼人心的抗日歌曲,演出時獲得如雷掌聲。在表演的台上和觀眾的台下,人人昂奮激越,感動流淚齊聲叫好,台前幕後交織出中國人的愛國深情。

 1940年5月,一部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拍攝完畢,將送到蘇聯加工,特別指定由冼星海配製音樂。那條經新疆前往蘇聯的路途極度艱辛,直至12月他們才抵達莫斯科,因為蘇聯和德國的戰亂,配樂工作無法如期完成,就在歸國無門、走投無路時,一位哈薩克音樂家巴赫德把流落街頭的冼星海帶回家。沐浴在溫暖友情的異國,洗星海陸續完成《黃河大合唱》的交響伴奏總譜、《民族解放交響樂》、《神聖之戰交響樂》、《中國狂想曲》等作品,同時也創作出謳歌當地民族英雄的交響樂《阿曼蓋爾德》,受到哈薩克人的喜愛。

 貧病交加的生活傷害了音樂家的健康,急性肺炎、肺結核、肝腫、心臟病和腹膜炎雖然沒有損害他的創作細胞,但最終奪走了他的生命。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蘇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醫院病逝。

 一生只活了短短的40年,在世界上卻有兩個地方的兩條馬路以他名字命名。一在誕生地澳門,另一條在前蘇聯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都阿拉木圖市的原弗拉基米爾大街,命名為「洗星海大街」,蘇聯是他逝世的地方。

 澳門冼星海大馬路,和澳門其他旅遊景區的地上一樣,鋪滿了碎石塊,據說這些顏色各異的碎石是特地從葡萄牙運過來的。澳門市政府以不同色彩的碎石巧妙地鑲嵌成各種圖案,街道變成藝術家的作品。許多彎彎曲曲像海浪一樣的碎石塊鋪就的馬路,聽聞是葡萄牙國的特色。對於在澳門的葡萄牙人來說,每一步都是鄉情,踩在熟悉的繽紛碎石塊路上,可以解去或多或少的鄉思和鄉愁吧。

 生於澳門,離開故鄉,死於異鄉的作曲家冼星海,當他在異國思念家鄉的時候,沒有不同顏色的石塊來解他的鄉愁,他只有以音符來宣洩他對家國的思念和深情。

 來自葡萄牙的葡萄牙人,同樣是離鄉背井,到了澳門,最後也可能客死在澳門。澳門有很多大馬路,都是葡萄牙人的名字,

 然而像冼星海同時在世界上的兩個國家有兩條大馬路,應該是罕有的吧?難怪澳門人稱冼星海為「澳門之子」,並視他為「澳門的驕傲」。

 在陽光下拂起的微微海風中,冼星海大馬路的公園裡,蕩氣迴腸、哀而不傷的黃河大合唱在耳邊激越地響了起來。許均銓伸手攔部的士,說他得趕去赴約了,而我們看著高舉著手,神采飛揚、氣勢雄渾的冼星海,捨不得離開。

相關新聞
百家廊:懷鄉的碎石 (2011-02-10) (圖)
翠袖乾坤:咖啡師街頭Jam (2011-02-10)
海闊天空:請不要吃棉花糖 (2011-02-10)
琴台客聚:相人伯樂 (2011-02-10)
生活語絲:母親的背影 (2011-02-10)
隨想國:旅遊的遊 (2011-02-10)
獨家風景:「鞋子」的夢想 (2011-02-10)
百家廊:一代人的半世回首—《客過亭》 (2011-02-09) (圖)
翠袖乾坤:吳浩康個案值得新人參考 (2011-02-09)
天言知玄:命運的公平與公義 (2011-02-09)
琴台客聚:倫敦起出寶藏 (2011-02-09)
杜亦有道:吐氣揚眉 (2011-02-09)
隨想國:旅遊的旅 (2011-02-09)
路地觀察:此HMV不同彼HMV (2011-02-09) (圖)
百家廊:為何中國禁煙難 (2011-02-08) (圖)
翠袖乾坤:新民黨 (2011-02-08)
海闊天空:領導還是管理? (2011-02-08)
琴台客聚:如此「專家」 (2011-02-08) (圖)
生活語絲:子彈亂飛 (2011-02-08)
思旋天地:「幸福廣東」 (2011-02-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