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啃老極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趕路回家過春節。 網上圖片

晨 風

 春節去一位親戚家串門,切實感受了一個北京人家的啃老極致。

 一進門,就見這家人正熱火朝天地在開放式廚房中炸丸子、做雞蛋餃、燉雞、燉魚地準備年飯。在廚房忙活的,是老夫婦幾個年近花甲的兒女,而這家的年輕人—兩位已年過30歲的80後孫輩,卻在客廳睡大覺和看電視。那外孫女剛從美國旅遊歸來,對中國的一切都看不慣;外孫初中畢業後就沒有正式工作,最愛的事兒就是看電視吃薯片喝可樂。從兒時起,他們就習慣了在外婆家的飯來張口,吃個冰其凌都是姥姥買。

 十幾年前,是他們的外婆、外公操持一大家子的節日飯桌,連買帶做的。現在近90歲的一對老人都已疾病纏身,多數時間都躺在臥室中靜養,他們真正幹不動了。然而這對在人生路上苟延殘喘的老夫婦,依然是這個大家族的經濟支柱。節日裡,除個別子女帶著禮物來看老人外,陽台上堆得滿滿的年貨,基本全是老夫婦買單。兒女為老人買的任何東西,老太太總立即實報實銷,且還要多給。因此兒女逢年過節基本空手來看父母。在老太太的慈愛中,多年來兒女們爭相為老人採購。他們不但習慣了探望父母一分不花,且要從老人那兒多多「揩油」。往往什麼貴就買什麼,100多元的一隻雞,幾十元一斤的海鮮買起來眼睛都不眨,報銷的菜單一個比一個更高。這家的孫輩吃白食更坦然,除一位孫女常帶禮物探望老人外,其他孫輩被老人關愛了30多年,卻基本沒為姥姥、姥爺及自己的父母花過一分錢,更不用說是經濟回報了。

 我坐在沙發上,看著老太太顫抖著手掏出錢來塞給她女兒菜錢,不由心酸惆悵,心想「反哺」這個人類文明的儀式,在這個家竟永無機會出現。節日的喜慶氛圍中,這家兒女啃老的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年過花甲的大閨女早年離異,從此老太太格外疼她,寧願委屈別的兒女也要從經濟上不斷補貼她。偏偏大閨女心高,下鄉回城後不安於穩定的工作,業餘時間不是編書就是辦公司,一心想掙大錢,可惜事事全都只賠不賺,多年來一直舉債堅持。20年前曾編書失敗欠了某大出版機構幾萬元錢差點吃官司,父母只得趕緊代為還上;後來的十幾年裡,她辦公司有了虧空急需用錢時,依然得老夫婦出錢救急。可憐老夫婦倆半輩子淨為女兒的創業風險買單了,多少錢都打了水漂。大女兒啃老啃得心安理得,讓人觀之不寒而慄,而她自己的女兒,照樣啃她狠得沒商量。

 那位外孫女一心想嫁外國人,交際打扮,掙的錢不夠花,一直得母親補貼。當初,那姑娘為鍍金花幾十萬元去英國留學,錢的來源是她母親放棄回遷房產權,加上姥姥、姥爺的積蓄,以及向其他親戚舉借。姑娘回國後在北京一家外企打工,花的永遠比賺的多,是北京龐大「月光族」的一員。錢全花在買衣服、旅遊以及去酒吧與外國人結交上。金融危機後丟了工作,從此宅在家裡開網店,依然是錢不夠花,出國旅遊及會男友等,還是常要母親買單。有時在國外狠刷母親的信用卡,讓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的母親心驚膽顫。啃老,竟也是一代向一代學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再說老夫婦的二閨女。她到了為人祖母的年齡,還在與大姐比賽啃父母。二閨女的婚姻是文革後湊和的產物,維持至今已不容易。二閨女雖依靠把持老公的錢小有財產,對父母卻也基本一毛不拔。兒女輪流照顧父母,輪到星期天她的班時,便帶上一家三口來父母家,用母親的錢買了雞鴨魚肉大吃大喝一天,陪老人打幾圈麻將,臨走時還要在老人家洗完澡,以節約自家水費。二閨女的兒子初中畢業就在家待業,從沒好好上過班,吃穿抽煙全靠父母,最近好不容易走關係找了個穩定些的工作,當了30歲的學徒。這小伙子不著急,姥爺已提前傳給他一套100多平米的拆遷房,父母未來的家產也都是他的,因此除了上班,就是抽煙、看電視、喝可樂、吃涮羊肉。再不就吹吹牛,北京年輕人總是有牛可吹的。至少可以說,名下能繼承兩處房產。這小伙子吃穿用全靠父母,卻與父母形同陌路,因為恨父母的嘮叨,以及反對他與無業的女友結婚。

 老夫婦養大了兒女,又幫著把外孫、外孫女撫養大,即使他們不圖任何回報,兒孫輩爭相把他們啃得如此淋漓盡致,也讓人覺得這家的飯桌泛著苦水。

 這個表面其樂融融的大家族,為何隱藏著如此冷漠、違背人倫的經濟關係?

 除個人品質等偶然因素之外,北京的啃老現象還有著深層的經濟及社會原因。

 先是收入差距。

 老夫婦從1949年到北京後就進了國家機關以及事業單位工作,一直有著穩定且較高於社會一般水平的收入。他們退休後,退休金也遠遠高於一般的企業。

 再次是社會資源分配差距。

 老夫婦有國家免費分配的住房,且不用花物業費取暖費,看病有報銷額度極高的公費醫療;家庭需要大宗支出的錢一項都沒有,等於進了保險箱。在北京,單位背景不一樣,同是萬元月收入的家庭,收入含金量完全不同。如果把近萬元收入全用來吃飯及日常開銷,物價再漲,供應兒孫們免費吃喝還是綽綽有餘。

 老人的兩個女兒都是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遠低於老人,且只享受基本醫療保障,還要供養自立不起的兒女,經濟上自然遠不如老人輕鬆;而孫輩們呢,雖然趕上了自由經濟時代,但長大成人後連個穩定工作都難找,要他們反哺就無從談起。

 從社會因素看,多子女的50後家庭都面臨家產分配繼承的問題,這種分配的公平除了依靠老人的遺囑外,還會有各類形式的繼承對象爭取公平。那對夫婦的房屋繼承權已分配完畢,只有浮動財產還有再分配空間,兒女在父母生前爭相「吃大戶」,就是一種潛在的財產爭奪形式。明智的老夫婦倆,也不願意身後留什麼財產,所以才會自願放任兒孫輩盡情啃老。

 從歷史因素看,北京80後多是按「小皇帝」模式培養起來的,很多早已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讓長輩以無限付出滿足自己的一切感官享受。年過30還能毫無顧忌地啃老,在北京並非個例,普通人家如此,富二代富三代更是如此。從吃飯到買房買車,啃老的空間與形式無限豐富。

 據中國老年科研中心調查,目前中國城市有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原因是現代的社會環境中,多數年輕人生存艱難,而老一代人卻有著更好的社會保障。按照中國人的家族文化,多數老人心甘情願補貼後代,甚至認為養育後代是他們一生的義務。

 即使有以上原因種種,但筆者以為,並非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龐大的啃老族,背後是不合理的經濟制度以及畸形的家庭倫理文化。望著那對老夫婦慈愛的面容,我想,正是無分寸的慈愛,窒息了兒孫的生命力,以及人情倫理的良知。

 向一位朋友發表了關於啃老的感歎後,那位朋友說:你真是少見多怪!她輕描淡寫地說了自家事:她的公婆都是離休幹部,退休後免費義務為三個事業有成的兒女帶大了幾個孫輩,然後出錢送他們出國留學,現在孫輩都留學歸來就業。後來她公婆都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兒女們為看護父母卻互相推諉,孫輩中更無一人前去看護過老人。老人去世後,兒女以及孫輩為父母的房產分配爭執不休,鬧得矛盾重重。其中一位老人最愛、分得房產的孫輩,拒絕在新裝修的房子裡掛祖父的照片。

 聽《常回家看看》這首教化意義濃重的流行歌曲時,總有些感慨。我想,如果常回家看看就意味著常去啃老,還不如不去;如果排遣老年寂寞的方式就是無止境地為兒孫付出,這樣的老年可敬卻更可憐。很多中國式家庭關係,親人們聚在一起,不是兒女為奴就是父母為奴,比起西方發達國家崇尚個體獨立的家庭文化來,真是有高下之分。

相關新聞
百家廊:啃老極致 (2011-02-14) (圖)
翠袖乾坤:為長者建設無障礙社區 (2011-02-14)
跳出框框:尊重傳媒 (2011-02-14)
琴台客聚:剝奪誰的性權? (2011-02-14)
生活語絲:喬曉陽的父親 (2011-02-14)
思旋天地:「動如脫兔」 (2011-02-14)
網人網事:網絡民俗正當時 (2011-02-14)
百家廊:掌勺記 (2011-02-11) (圖)
翠袖乾坤:寫與自由 (2011-02-11)
娛視觀:港台升呢亞視爭氣 (2011-02-11)
琴台客聚:肉食的夢與劫 (2011-02-11)
杜亦有道:保不落空 (2011-02-11)
一網打盡:產權問題可放心 (2011-02-11)
記憶後書:阿培三部曲 (2011-02-11) (圖)
百家廊:懷鄉的碎石 (2011-02-10) (圖)
翠袖乾坤:咖啡師街頭Jam (2011-02-10)
海闊天空:請不要吃棉花糖 (2011-02-10)
琴台客聚:相人伯樂 (2011-02-10)
生活語絲:母親的背影 (2011-02-10)
隨想國:旅遊的遊 (2011-02-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