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重點就是當政者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要做到這點,則「掌握民情,知民之所需」是十分重要的。港府最近接連出現施政爭議,我認為問題正出於高官們沒有深入了解民情所致。
溫總對民生民情了然於心
話說回頭,在今年兩會召開之前,溫總連續第3年在網上與網民在線交流,直接面對公眾的提問。我特別留意到溫總如何與網民互動,以了解民情的做法。例如,他在面對老百姓的各項提問時,顯得極有耐心,仔細聆聽及解答,而他對民情的掌握,更是非常透徹。小至老百姓日常最關心的食物價格,如糧價、肉價、菜價等,溫總都十分清楚,甚至連一斤黃瓜在北京市外農民手上的售價,與北京市內超市裡的售價相差多少,都了然於心。這都顯示了溫總不是在做「騷」,而是真真正正的關心平民的擔子有多重,不愧是「平民總理」。
而且溫總不是只聽不做,他強調國家不會坐視通脹影響市民,並提出了應對方案,保證「一定能夠管好通脹」。他又表示會提高個人所得稅薪酬的起徵點,而國務院已原則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的草案,待人大批准便可惠及一眾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讓他們有多一點錢傍身,以應對通脹。光是這顆「定心丸」,「知民之所急」,便教人深感溫總是如何貼近民情。
港府應聽取民意改善民生
相比之下,特區政府明明有龐大盈餘及儲備卻未有好好利用。市民面對通脹問題需要「即時」協助,外界都期望可以分紅,分享額外經濟成果,但政府卻完全未能掌握民意,又沒聽取自由黨提出政府必須退稅助中產等意見,在原先公布的預算案中只提出注資6000元到強積金戶口,以待市民65歲退休才動用這筆資金,但市民對這遠水卻不領情,質疑為何通脹近火不救,又沒即時分享成果。幸好政府尚懂「亡羊補牢」,願意聽取自由黨,以及社會上其他聲音,馬上改為向市民派發現金及退稅,總算是「未為晚也」。
雖然注資強積金的風波算是告一段落,但目前政府仍面對一些迫切的問題有待改善,例如跟內地一樣,本港也面對樓價飛升,市民大歎住屋難的問題。內地採取果敢的措施,確保住房大量供給、抑制投資和投機性需要。香港方面,面對主要屋苑售價陸續升破九七價,如何穩定樓市,增加供應,也就成為當前迫切要解決的課題。自由黨最近便向政府提出增加土地的供應量,例如每兩個月主動拍賣土地,每次推出2000個實用面積500平方呎以下的限呎盤單位,則每年便有12000個適合上車的中小型單位。若再加上市區荒置工廈經補地價後可轉為住宅的政策,則在供應穩定及數量增加的訊息下,樓價升幅自然得以紓緩。若光靠勾地的被動政策,對增加樓宇供應是沒大幫助的。
誠如溫總所言,「十二五」規劃就是民生問題,要「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相信香港的市民跟我一樣,都希望港府也記取此話,不但要懂得抓緊「十二五」規劃的機遇,提升經濟發展,而且要懂得善用經濟成果,壓抑通脹,同時穩定樓市,讓市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就看特區政府能否汲取教訓,施政時深入聽取民意,而不是只求走過場,裝門面,和與友好黨派加強合作,才可避免施政滑鐵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