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
通貨寬鬆是金融危機的副產品,現在全球都進入了通貨寬鬆的時代,到處充斥著正在貶值的貨幣。貨幣多了,價格湧動,一會兒是這個價格暴漲,一會兒又是那個價格飆升,這就是通貨寬鬆時代的價格特徵。在通貨寬鬆的背景下,除了採取總量收縮政策外,還應採取結構性的疏導政策。通貨寬鬆,一定會引起價格體系的變化,這個價格可能是CPI,也可能是資產價格,或者是黃金,或者是房地產,或者是股票等價格的上升。
在中國現階段,提高利率雖然可以收縮流動性,但同時也會通過外匯佔款帶來更大的流動性,所以,利率工具要慎用。實際上,數量工具不可能全部對沖掉過多的貨幣,只能對沖掉一部分,剩下的怎麼辦?只能採取結構性政策加以引導,使其進入可以吸納大量貨幣又不影響經濟正常運行的領域。這是什麼呢?我們顯然不希望CPI漲得太快、太高,天天炒大蒜、炒蔬菜不行,會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政策必須嚴加管控。
資產價格中有兩部分,一是房地產,二是證券,主要是股票。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對經濟和金融體系帶來的潛在危害很大。目前出台的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目的不是說要把價格壓下來,壓到讓所有的人都買得起商品房的水平。實際上,這是不現實的。
我認為,房地產調控的目的不是要讓所有的人都能買得起商品房,而是為了中國金融體系特別是商業銀行體系的安全。大家知道,房地產與商業銀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按揭借款把房地產的風險與銀行連在一起了,房價上漲到一定水平後,價格上漲的風險就開始轉移到銀行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這麼來的。如不遏制上漲過快的房地產價格,中國的金融危機也會到來。
過多的貨幣既不能進入消費品領域,又進不了房地產行業,那進到什麼地方呢?股票市場。股市與銀行體系有嚴格的界限,有防火牆。股票即使從6,000多點到1,660多點,銀行的資產風險並沒有什麼增加,資產更沒有什麼損失。目前中國股市的價格是相對便宜的,沒有泡沫,漲一漲沒有什麼危害。中國經濟在2010年增長較快,但股市的價格指數卻下跌了14%左右,這不匹配呀。美國經濟不怎麼樣,股市價格仍有較大幅度上漲。所以,讓過多的資金進入股市沒有什麼不好。這樣可以吸納一部分流動性,總比大蒜、蔬菜價格上漲好,股票的適度上漲還增加人們的存量財富,從而推動消費需求的增長,有利於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
由於結構性缺陷,中國股市具有很大的融資壓力,其中商業銀行融資需求巨大且持續。巨大的融資壓力與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不夠有關。工農中建這些大商業銀行,雖然2010年融了資,它們在2011、2012年可能還要融資。因為到2012年,就要執行巴塞爾協議Ⅲ,中國銀監會對執行巴塞爾協議Ⅲ是積極的。我個人認為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很高了,過於安全就損害了效率了。穩健是一個很好聽的中文詞,穩健過頭就是保守,就是損害了資本效率。巴塞爾協議Ⅲ,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資本槓桿率,這也許是金融危機後去槓桿化的一個具體步驟。
從巴Ⅱ到巴Ⅲ,在資產方不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就必須補充資本金,而且要大規模補充資本金,包括核心資本和一級資本,最終必須達到12%-13%的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原來12倍的資本槓桿率,現在變成了8倍,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上市銀行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需求來源之一。否則就要削減信貸資產。削減資產無非兩個途徑:一是沒有新增貸款。但這不可能!中國經濟要增長8%,新增貸款必須要7萬億,沒有7萬億新增貸款,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增長8%的目標。7萬億新增貸款,要消耗多少核心資本?至少5,000億。所以不增加新增貸款是不可能的。銀行本來就是做貸款的金融機構,不貸款就不是銀行了。既然停止新增貸款不可能,那就只有資產證券化了。通過資產證券化使信貸資產流動起來,對銀行來說,這就是金融創新。 (摘自吳曉求個人網誌,本報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