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國棟指,青少年不滿社會欠缺機會,對前景充滿疑惑,長期處於有關環境下,有機會發展成為抑鬱徵狀。香港文匯報記者鄭啟源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啟源)香港青少年正響起情緒病警號。再生會於2009年起,向逾千名25歲或以下本港青少年進行抑鬱徵狀調查,結果發現32.5%受訪港青出現抑鬱徵狀,較成年人高近3倍,當中有近半屬重度抑鬱,推算全港有58萬名25歲以下青年患抑鬱,以女性患者居多。同時,年輕人出現自殺或自殘意圖比例分別達46.7%至57%,遠高於亞太鄰近地區。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青少年較成年人更需要社會關心及認同,倘抑鬱情緒不斷累積,容易錯誤產生社會歧視他們的想法,甚至以激烈行動宣洩情緒。
再生會早前向1,120名25歲本港青少年,進行抑鬱症評分問卷調查,部分受訪者是該會會員。結果顯示,受訪港青出現抑鬱徵狀比例達32.5%,若按全港有180萬名25歲以下青年人口計,推算有58萬名年輕抑鬱症患者。若按年齡組別劃分,調查亦發現,15歲以下組別出現抑鬱徵狀比例高達33.7%,15至25歲組別比例則佔31.2%。中文大學早前一項同類研究發現,香港成年人抑鬱症發病率為8.3%,對比今次調查數據,青少年發病率明顯較成年人高近3倍。
內地星日情緒病同比一成
調查又發現,本港年輕人出現自殺及自殘意圖的比例同樣高企,15歲以下組別中,有57%受訪者曾有自殺或自殘念頭;15至25歲組別,則有46.7%受訪者曾出現相關情況。再生會指出,過往內地、日本、新加坡及澳洲等亞太地區都有同類調查,青少年出現抑鬱徵狀比例,與出現自殺及自殘意圖比例,均僅約10%。今次調查結果,反映本港青少年情緒問題嚴重。
青年閱歷淺 難控制情緒
再生會主席黃至生表示,青少年的人生閱歷較淺,較欠缺表達情緒及減壓技巧。加上青少年容易有自我中心思維,希望得到別人關心、認同,每當學業、家庭或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負面情緒無法紓緩時,容易令抑鬱徵狀加劇,甚至引發情緒病。
精神科醫生:病情兩極化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指出,青少年不滿就業欠缺機會,對前景充滿疑惑,長期處於有關環境下,有機會發展成為抑鬱徵狀。患者會有兩種極端情況,一類患者會出現自殘等向內發洩的情況,另一類則會透過激烈行為向外宣洩情緒。
他續稱,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對大部分事情失去興趣。倘市民出現相關情況,並有失眠、胃口欠佳、思想及反應遲緩、疲倦乏力、思想負面或自殘念頭,已響起抑鬱症的警號,應及早向專家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