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論:替補機制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1]     我要評論

黎子珍

 立法會由19日起一連5日,審議《2011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雖然說,政府修例是回應社會的主流意見,堵塞請辭再參選的漏洞,但替補機制不僅僅是堵塞請辭再參選的漏洞,而且是全面糾正過往立法會議席出缺補選制度的錯失,改變「正選」採用「比例代表制」、「補選」卻採用「單議席單票制」的錯誤安排,將「比例代表制」的法理邏輯貫徹始終。這是對香港選舉制度的必要完善。

補選前後矛盾 扭曲民意

 回歸前,香港立法局分區直選,有20個小選區,採用單議席單票制;各選區產生一名議員。如有議席空缺,則由原來產生該議員的小選區進行仍然是單議席單票制的補選,一以貫之,前後一致,在法理邏輯上並無問題。但回歸後,立法會選舉採用的是五個大選區的比例代表制,如有議席空缺,卻仍然採用單議席單票制進行補選,這在選舉法理上就產生了問題,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不合比例代表制的選舉邏輯。

 回歸以來,香港已出現多次這種不合理情況。例如2000年立法會選舉,港島區5個直選議席中,民建聯取得2席,反對派取得3席。反對派當時的總得票率大約50%,在比例代表制的分配下,取得3席是合理的。但由於當屆發生程介南事件,需要進行補選,反對派的余若薇取得補選席位,這使當屆反對派以50%得票數卻取得4個席位,有違比例代表制的精神。

「按票順序遞補」絕非「落敗遞補」

 「正選」採用「比例代表制」,「補選」卻採用「單議席單票制」,才真正是「曠古絕今」。但是,反對派議員和有些學者不去指責「正選」與「補選」互相悖謬是舉世無雙,卻指以自動替補機制代替補選是「曠古絕今」,這是不盡不實之辭。實際上,行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如澳洲、芬蘭、波蘭及德國等,都有類似的自動替補機制。可見,行比例代表制出缺採取自動替補機制,並非「曠古絕今」,而是國際慣例。

 一些行比例代表制的地方,由同一政黨名單下一名未當選者填補空缺,與特區政府建議由餘額得票最高的落選候選人補上,是有所區別,但這並非「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更不是所謂「落敗遞補」。回歸前20個小選區採用單議席單票制出缺,若採取自動替補機制,才會出現敗者當選的情況。而回歸後比例代表制最高票的當選者,比最低票的當選者,其票數差距可能達數倍,而替補者的得票雖然沒有辭任者高,但在可能的替補者中,卻仍是最高的,民意基礎仍是最廣泛的。這不是「落敗遞補」。所以,把「按票順序遞補」說成是「輸者替補」、「落敗遞補」、「輸家上位」等,才真正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對違法違憲、分化社會的行徑說「不」

 公民黨議員批評,政府設立替補機制,是因為害怕明年立法會選舉後,有新增「超級區議會議員」再次辭職,形成真正的公投現象云云。公民黨借反對替補機制為喪盡人心的「五區公投」翻案,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正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回應時指,去年的五區補選「做得過了龍」,因此市民到了現在仍有這麼大的反應,政府修例正是回應社會整體意見,堵塞請辭再參選的漏洞。反對派已聲稱要把「超級議席」選舉變成「新公投」,甚至聲稱選上「超級議席」後就辭職搞「公投」,「一個議席就可動員320萬選民挑戰北京」,企圖將「五區公投」挑戰憲制的伎倆升級。反對派明火執仗要在「超級議席」上搞「辭職公投」,一個議席就相當於耗用「五區公投」所浪費公帑,政府設立替補機制,不僅是對納稅人負責任的表現,而且是表達社會主流民意,對挑戰中央、違法違憲、分化社會的行徑說「不」。

 曾參與所謂「公投」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指責,政府這次修例沒有諮詢市民。眾所周知,「五區公投」只有17.1%的投票率,創下立法會選舉和補選的最低投票率,以慘敗收場,這已經清楚顯示了香港的主流民意,說明絕大部分港人講求理性、溫和、務實,不接受激進對抗、挑戰中央、違法違憲、浪費公帑、分化社會的「公投」行徑。對辭職「公投」者而言,替補的安排是有懲罰性,體現了主流民意的要求。

用同一套安排處理不會出現混淆

 有意見認為,此次修例是針對有議員辭職再選,堵塞有人利用現有機制的漏洞,製造違法違憲的「公投」效果,但其他原因的出缺,不應「殺錯良民」,應考慮採用另一種方法。這種意見有一定道理。林瑞麟表示,此次修訂主要是處理有在職議員辭職再參選的漏洞,同時亦希望未來有議席出現空缺,不論是任何原因導致有關出缺,都是用同一套安排來處理,使有關制度貫徹始終。用同一套安排處理立法會議席出缺,也是對香港的選舉制度的一種完善。

相關新聞
來論:替補機制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 (2011-06-21)
廿四味:國民教育勢在必行 (2011-06-21)
國民教育是必要的「健腦」舉措 (2011-06-21)
蔡英文「增慮添疑」的外訪言論 (2011-06-21)
為陳偉業辯解的理由根本不成立 (2011-06-21)
盡快實施替補機制防政客「玩𣾀」 (2011-06-21)
也門政局發展趨勢分析 (2011-06-21)
志強時評:國民教育絕非「洗腦」 而是國際慣例 (2011-06-20)
廿四味:馬嶽教授言重了 (2011-06-20)
堵塞濫用司法程序的漏洞 (2011-06-20)
田園快語:中央關注民生 港府須認真回應 (2011-06-20)
港股走勢將何去何從? (2011-06-20)
派錢計劃合理可行 (2011-06-20)
西方走廊:沒有人能阻止美國走向深淵 (2011-06-20)
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 (2011-06-18)
維護病人權益? (2011-06-18)
偏激行動累己累人 (2011-06-18)
教科書出版商應檢討宣傳手法 (2011-06-18)
西方走廊:15萬億債務比拉登更可怕 (2011-06-18)
指點江山:反對派抗拒國民教育的要害是「去中國化」 (2011-06-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