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越山 獅子山學會
追求自身利益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然而創造環境,讓自己享受壟斷,再謀私利就是難以讓人認同之事。特別是醫生團體所爭取的權益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身上!隨著人口老化,各個發達國家都需要有更多醫護人員去應付急增的醫療負擔。當別國鼓勵外國醫生移民之時,香港卻自築圍牆,漠視病人的需要。曾令港人引以為傲的醫療團隊,是否已經變為了遠古的神話?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風波停不了。香港醫院管理局早前宣佈公立醫院不再接受非本地孕婦分娩預約服務,同時為每年於香港出生的嬰兒數目訂下限額;希望藉此減少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讓本地孕婦可以享用多一點資源,好一點的服務。
醫護人手不足嚴重影響服務
結果令本地孕婦更加沮喪,在內地孕婦不能到公立醫院分娩之後,所有內地孕婦都湧向私家醫院。結果本地孕婦根本無法在私家醫院預約婦產科床位,就算有足夠的財政能力,都只可以到公立醫院分娩。各種行政手段的限制,並沒有為本地孕婦帶來什麼好處,只令本地孕婦更為難。
事件擾攘多時,至今還是沒有提出具體方法去解決根本問題:香港醫護人手嚴重不足。
過去香港回歸之前,於英聯邦國家執業的醫生可以免試到香港執業,英聯邦國家畢業的醫科學生亦可以到香港實習。香港回歸之後,香港首先向香港海外留學生、其他國家的人才落閘,只有在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畢業的醫科生才可以於畢業後免試於香港實習。海外留學生、已經執業的醫生希望到香港開業、執業?請先向醫務委員會考試,回歸後14年,經此途徑到香港工作的醫科專才不夠100人。結果香港現時醫護人員嚴重不足。
早前數個醫生團體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反對醫管局於2013年在將軍澳醫院增設婦產科服務。可見醫生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香港的醫療系統。
根據醫管局數字,醫管局於2011-2012年度需要聘請330名醫生,今年醫科畢業生卻只有不夠280人。在此嚴峻情況下,向海外招聘可說是解決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然而相關建議卻被醫生團體所反對,說免考試的情況下引入海外醫生將影響醫療質素,危害病人。
反對引入海外醫生病人受苦
其實,他們擔心的是不是開放醫療市場將令本地醫生的收入大減?以致「月球人」、「星球人」頓變歷史?
今日香港本地醫生可謂「發過豬頭」,「月球人」、「星球人」這兩個新詞正好表示了他們的巨額收入:每月收入100萬,每星期收入100萬。在醫生需求極大,供應卻極少之下,醫生的收入正水漲船高。維護病人權益或者不過是美麗的口號,撈油水才是真相吧?早前護士協會向醫管局提出10項所謂針對性措施,心水清的讀者不難發現,大部分都離不開一個金錢符號。
其實追求自身利益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然而創造環境,讓自己享受壟斷,再謀私利就是難以讓人認同之事。特別是他們所爭取的權益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身上!
如果可以重新檢討引入海外醫生的制度;例如設立統一公開考試,無論是海外、或是香港的醫科畢業生,在通過考試,亦只有在通過考試的情況下到香港執業 (即香港畢業生都沒有豁免)。既可保障香港執業醫生之水準,亦能成為海外專才來港的渠道,豈不甚好?
如果有更多的海外的醫生可以來港執業,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也許將再不是一個問題;醫療服務供應充足,就是將來有什麼突發醫療危機,香港的醫療系統都可以有足夠的資源、人手去應付。難道一名孕婦需要四出尋找床位才是公道?而且隨著人口老化,各個發達國家都需要有更多醫護人員去應付急增的醫療負擔。當別國鼓勵外國醫生移民之時,香港卻自築圍牆,漠視病人的需要。
沙士時期,令每個香港人都引以為傲的醫療團隊,是否已經變為了遠古的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