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誠 北京學者
無論是兩個人還是兩個政黨的對話,其前提都是相互尊重。可是蔡英文不管走到哪兒都在影射攻擊大陸的政治制度,鼓吹依靠「國際互動」促大陸改變制度,她的言行是在製造敵意,為兩岸關係發展設置意識形態障礙。蔡女士的歐亞之行,也許增加了一些知名度,但完全沒有達到讓外國人增信釋疑的目的,反而讓各方「增慮添疑」。
近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了給她的選舉造勢,在德國、英國和菲律賓進行了一些政治性活動,發表了一些政治性言論。綜觀她在兩岸關係上的說法,仍然是含糊和矛盾的,民進黨大陸政策更是讓人一頭霧水。蔡女士的歐亞之行,也許增加了一些知名度,但完全沒有達到讓外國人增信釋疑的目的,反而讓各方「增慮添疑」。
蔡英文大陸政策自相矛盾
這段時間,民進黨一方面講「理解並認同」與大陸維持穩定和平關係的重要性,表示兩岸維持穩定和平是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另一方面卻不斷質疑、阻撓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甚至要求「重新檢討」兩岸及國際社會都表示歡迎的ECFA。民進黨這種「理解與認同」,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和認同。
蔡英文剛講到要以「更積極的態度」、「開放大門」與大陸對話和交流,但馬上又說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眾所周知,迄今兩岸對話合作以及各項協定的基礎就是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如果蔡女士和民進黨不接受一中原則,否認「九二共識」,真不知道「積極的態度」從何而來,何以與大陸進行對話,又何以實現蔡女士宣稱的「共同追求的和平發展」?看來這種「對話」和「追求」,如果不是建立在一廂情願的基礎上,那就完全是蒙騙世人的一種說辭。
鼓吹「中國威脅論」製造敵意
民進黨領導人講到大陸的時候,用詞全是「中國」,並且刻意將中國和台灣並列,毫不掩飾地將兩岸視為「兩個國家」,海內外中國人聽著十分刺耳,根本不能接受。試想,沿用這種「一邊一國」的思維與交流模式,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又能有什麼實質性的調整?如何與大陸交流,又如何取信於人?
無論是兩個人還是兩個政黨的對話,其前提都是相互尊重。可是蔡女士不管走到哪兒都在影射攻擊大陸的政治制度,鼓吹依靠「國際互動」促大陸改變制度。她還稱「中國的崛起嚴重衝擊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對西方集團形成極大挑戰」,主張「藉國際規範將中國不斷增長的不對稱影響力加以平衡」,附和、鼓吹「中國威脅論」,她的言行是在製造敵意,為兩岸關係發展設置意識形態障礙。此外,蔡女士還說要「以國際多邊關係作為兩岸的互動架構」,儼然不想坐兩岸間的直航班機、打兩岸間的直通電話,而要繞個大圈,跑到他國請「洋大人」陪她到大陸。或者推測,蔡女士仍然要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多邊機構,一旦達不到這個目的,那就不考慮兩岸互動?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那就不僅僅是罔顧國際社會的現實和兩岸交往的現實,而且整個兒自找沒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