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歌德與開元宮人袍中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德國文學巨匠歌德。 網上圖片

王兆貴

 一八二七年,德國文學巨匠歌德(JohannWolfgan gvonGoethe)在湯姆斯(Peter Perring Thoms)英譯資料的基礎上,模仿寫作了四首「中國詩」,發表在《藝術與古代》雜誌上。其中一首題為「開元袍中詩」,源自唐代一名宮女之手。在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一段溫馨感人的真情故事。

 據史料記載,唐開元年間,李隆基曾在後宮發起過一次「支前」活動,宮女們奉旨為邊塞兵士縫製御寒的征衣。這些寒衣送到邊庭後,有個士兵在戰袍中發現了一首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願結後身緣。

 這首詩寫得樸素、真摯、淒美。大意是說,沙場上征戰戍守的兵士啊,苦寒之夜怎能夠安然入眠呢?經我手縫製的這件戰袍,也不知會留在誰的身邊。為表達我的情意,我多添了些線,又多塞了些綿。今生也就這樣過去了,願與您來世結成姻緣。

 這位士兵不敢私藏,就把袍中詩報給了主帥,主帥也不敢怠慢,又呈送給朝廷。唐玄宗命令將這首詩遍示六宮,申明說,寫這首詩的人不要隱瞞,我不會怪罪你。那位宮女情知事發,自稱「萬死」。唐玄宗對她深表同情,便恩准她嫁給那個得到詩的士兵,並對這位宮女說,我來為你締結今生緣吧。這樣的結局,不僅那位宮女始料未及,也感染了前方將士。戍邊的將士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感動得流淚。

 歌德看到袍中詩的英譯後,在改譯德文的同時,以韻律詩的形式進行了再創作,饒有興致地把這個動人的故事介紹給德國讀者:

 為了征討邊境上的叛亂,你奮勇作戰;

 夜晚降臨,嚴寒襲人令你無法入眠。

 這件戰袍,我辛勤地縫製;

 儘管我不知道它會穿在誰的身上。

 我加倍地敷上棉花,仔細地增添針線,

 為的是維護士兵的榮譽。

 倘若我們不能彼此相見,

 但願在天上能夠結緣!

 粗粗看來,歌德譯作的句式和大意比較接近原作。細細品來,感到有點不太對勁。或者說:事,是這麼回事;味,卻不是那個味。開元宮人的原詩,在對邊塞兵士充滿同情的同時,希望通過自己親手縫製的戰袍結下一段緣分,今世不能遂願,留待來生也好。傾訴的是情感的寄托,流露的是身世的悲涼,透逸的是深宮的寂寞。在歌德的譯作中,原詩隱含的憂傷和哀愁不見了,有的只是後方女性對前方將士的讚歎和勉慰,讀起來有點像軍旅歌曲《十五的月亮》,激勵多於傳情,顯然與原作基調不符。但是,對於一個不了解中國封建宮人生存狀態的德國人來說,能譯成這樣韻味十足的詩作,已經很不簡單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帝王封官的「潛規則」 (2011-06-14) (圖)
人文世相:歌德與開元宮人袍中詩 (2011-06-14) (圖)
來鴻:Chinglish (2011-06-14)
古典瞬間:官場動物張說 (2011-06-14) (圖)
歷史與空間:淺談中國畫中的題跋和印章 (2011-06-11) (圖)
生活點滴:何處覓粽葉 (2011-06-11)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11)
文化觀察:布熱津斯基:戰略家的塗鴉之作 (2011-06-11) (圖)
歷史與空間:從笨小孩說到劉姥姥 (2011-06-08) (圖)
古今講台:龍捲風與龍 (2011-06-08)
亦有可聞:冰片龍腦 (2011-06-08)
古典瞬間:對「方解著衣吃飯」認識的反差 (2011-06-08)
來鴻:鄧林:自然的簫聲 遠古的回音 (2011-06-08) (圖)
歷史與空間:幾首僧人詩的欣賞 (2011-06-07) (圖)
亦有可聞:學者四失 (2011-06-07) (圖)
豆棚閒話:謀利 (2011-06-07) (圖)
詞話詩說:枯榮 (2011-06-07)
歷史與空間:中國書院的傳統 (2011-06-04) (圖)
豆棚閒話:蛻 變 (2011-06-04)
文化觀察:閱讀和寫作 (2011-06-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