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鄉裡」及其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5]     我要評論

吳羊璧

 天天免不了看電視,忍不住又要來寫一寫電視上出現的錯別字。

 「里」字,可以是「裡」,成語有「裡應外合」;但簡體作「里」,這個里,卻有它的本義,是距離長短,例如一里(一百五十丈);又如「鄉里」、「里弄」,這是指一鄉、一弄(巷)。

 這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句「高風傳鄉裡」,是在讚一位長者的高尚作風的,依整句的意思,應該是「高風傳鄉里」,傳遍家鄉處處。寫成「鄉裡」,勉強也說得通,傳到鄉裡面去了。不過,這顯然不是原意。

 「里」和「裡」實在以不混用為宜。地名如「裡海」,是內海的意思,不是一里的「里海」。

 又一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句:「微言必有大意」。「微言大義」是很流行的成語,寫成「大意」,真是大意了。

 又一天,見「明知顧問」。也應是流行的成語「明知故問」。不過現在「顧問」太多,常見常用,一下子就把「故問」寫成了「顧問」。

 「前仆後繼」,有一天見到作「前僕後繼」。

 「僕」的簡化字是「仆」,現在把簡體的「仆」繁化為「僕」,就不妥當了。簡化字與繁體的轉換,現在常常成問題。這是一例。

 「仆」字不一定要當做「僕」,因為「仆」字有它的本義,就是向前衝跌,打仗時「前仆後繼」是英勇的行為。

 中醫成藥的說明中,常把「白朮」寫成「白術」,其實不應有此錯,白朮是藥名,專有名詞。又,見到有「姜制厚仆」,「姜制」二字,不知是「羌製」的簡體,還是錯字。

 「慕名而來」,有一天見寫作「冒名而來」,應該也是錯了。雖然有時也可能有人冒名去見人,但慕名而去見人是更常有的事。

 上面說的這些字,還是容易斷定是與非的。有一些字,就不一定只有一個答案。例如「也」與「都」。

 在普通話中,「也」與「都」的用法是有分別的。

 「你去,我也去,我們都去」。這是普通話的習慣用法。「你去,我也去」,這裡的「你」、「我」,都是單數,相等的。那麼,你去,跟著就是我也去。把「我」改成「我們」也可以的,但前後都同樣是相等的「你們」、「我們」。「你們去,我們也去」,或者可以加一句「大家都去」。

 簡單來說,是包括全體的,說「都」;一個跟一個的,說「也」。

 不過,廣東話中,都說「都」。「我也去」說「我都去」,「我們也去」說「我們都去」。

 哪一個說法才對,這恐怕沒有必要討論,大家都有自己的習慣就是了。

 有個「著」字,就也常常搞不清楚。

 「著」字有二個音義,一是「著作」的著,一個「附著(著)」的著。這是清楚的,但是「土著」應該讀哪個音呢?現在常常聽到讀著作的「著」,但我總覺得這是說附著在那一片土地上的居民,應該用「著」,土著(著)。

 還有一天,見到「鬥蓬」,一時不明白,再想想,該是「斗篷」。

 最令我始終弄不清楚的,是「煙帽隊」。在新聞報告中,第二個字都讀「帽」。但我總懷疑是「霧」,是在煙霧中救火的隊伍。但又想,可以有一種「煙帽」,救火中是戴這種帽子的。到底是甚麼,希望得到指教。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贛南文存」的遺珠之憾 (2011-06-15) (圖)
古今講台:「鄉裡」及其他 (2011-06-15)
生活點滴:留住青春 (2011-06-15)
亦有可聞:宋仁宗與枕頭風 (2011-06-15) (圖)
豆棚閒話:端午鬥草 (2011-06-15)
歷史與空間:帝王封官的「潛規則」 (2011-06-14) (圖)
人文世相:歌德與開元宮人袍中詩 (2011-06-14) (圖)
來鴻:Chinglish (2011-06-14)
古典瞬間:官場動物張說 (2011-06-14) (圖)
歷史與空間:淺談中國畫中的題跋和印章 (2011-06-11) (圖)
生活點滴:何處覓粽葉 (2011-06-11)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11)
文化觀察:布熱津斯基:戰略家的塗鴉之作 (2011-06-11) (圖)
歷史與空間:從笨小孩說到劉姥姥 (2011-06-08) (圖)
古今講台:龍捲風與龍 (2011-06-08)
亦有可聞:冰片龍腦 (2011-06-08)
古典瞬間:對「方解著衣吃飯」認識的反差 (2011-06-08)
來鴻:鄧林:自然的簫聲 遠古的回音 (2011-06-08) (圖)
歷史與空間:幾首僧人詩的欣賞 (2011-06-07) (圖)
亦有可聞:學者四失 (2011-06-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