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民科助識國情免港青只識批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楊耀忠認為,年輕人應親自到內地交流體會,以第一身經驗認識國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新中國成立逾60年以來,國家經過多番起落,及至改革開放後,國家發展才漸趨穩定。3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天水圍香島中學校長楊耀忠坦言,年輕時亦曾只接觸到「負面的中國」。但70年代初,聯合國恢復新中國重要地位,方讓他開始反思對國家的片面認知。他於是開始以親身體驗,客觀了解實際國情。他經已在教育界打滾30多年、每年接觸數以千計的學生。他認為,年輕人追求完美的心,往往令他們輕視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他們希望中國一日變天堂,要求一下子把問題解決。但我們不應只愛一個完美的國家,反而要想想,自己要如何出一分力,令國家變得更美好」。

 楊耀忠為第9、10、11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現亦為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他認為香港學生對國家認識「真的太少」,對國家制度、人大運作等也非常陌生。然而,青少年卻喜歡追求完美,想法較急進,對國家現有的不足之處,都要求快速發展改善,忽略現實中的困難,「但中國人口龐大,要解決問題,實非如想像中容易」。

中國重返聯合國激反思

 中學於青年會書院就讀的楊耀忠,回想自己昔日對國家的認識亦非常片面,只接收「欠自由、人民受勞役」等負面資訊。直至70年代初,聯合國大比數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合法權利,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要地位,才令他反思,「中國被批評得如此差,為何仍可以獲得如此重視呢?這激發我開始了解內地的實情,而非停留在批評的層面」。

升讀大學後,他爭取機會到內地交流,親身接觸內地的人和事。他發現國家與既有觀念有很大落差:人民雖然貧窮,但對生活滿足,並非像當時傳媒所形容的苦況。自此,他不時回內地考察、參與以中國為題的研討會,以及閱讀大量內地參考書籍,豐富自己所知、了解國家實況。

促當局先辦好教師培訓

 對於今天的老師,楊耀忠認為,不少人仍受偏頗的資訊影響,容易停留在既定的負面框框。他建議教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時,老師要有持平態度,助學生客觀分析事件,「例如在外交關係上,有人質疑國家經常與鄰近地方發生糾紛。但事實上,中國與20多個國家接鄰;而美國則只與2個。受地理環境影響,鄰近國家必然更容易出現磨擦,這是需要先去理解的」。他認為,當局應先提供培訓課程,增加老師對國家的認知;亦須鼓勵學生多到內地交流,親身體驗國家真實的發展情況,以全面掌握國情。

相關新聞
港僱員名義薪酬升4.9% 減通脹實增0.2% (圖)
3月各業工資指數按年變幅 (圖)
港旅業空缺倍增 高層薪酬升1成 (圖)
港鐵3工會爭加薪7% (圖)
張建宗:標準工時複雜須審慎 (圖)
習近平提4希望 期許港區政協 (圖)
王光亞彭清華等出席座談 (圖)
致送紀念品 (圖)
同病房性侵5歲女 13歲韓童輕判入感化院 (圖)
猩紅熱殺2童 揭港受2類菌夾擊
未滿14歲當無能 法改會研修例 (圖)
陳志雲拍政府宣傳片 亦經思潮接job (圖)
黎耀祥同做嘉賓 報酬少「大師」9萬
4日2宗的哥開工猝死 (圖)
政經人語:反對派瞄準獨立區議員搶位
圖阻修例:太上黃吹雞總辭 公民兩黨潑冷水
以正視聽:替補被指違憲 律政司將澄清 (圖)
優化條文:替補細節疑問 林瑞麟研完善 (圖)
爭選特首:劉慧卿踩梁家傑民望低
廿四味:《蘋果日報》阻學生看國情大片別有用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