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敬偉
繼越南實彈演習、民眾示威之後,菲律賓又稱將南海改名並和美國聯合軍演。6月14日起,美國聯合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文萊等六個東盟國家,在馬六甲海峽、西里伯斯海和蘇祿海舉行為期十天的聯合軍演。21日,美日兩國政府公佈共同戰略目標,強調「將敦促某些國家不要追求及部署可能給地區安全帶來不穩定因素的軍事力量」。
美日插足圖從中漁利
這意味著,一方面東盟國家在南海區域形成了抱團之勢,另一方面美日兩國也耐不住寂寞,在南海橫插一腿,針對中國的意圖明顯。客觀而言,中國和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的島嶼主權之爭,屬於老問題,而且有2002年的南海共同宣言這個和平機制托底。因此,無論中國與越南及菲律賓有怎樣的矛盾,各方依然有和平解決的基礎。遺憾的是,美日列強的強勢介入,使得這一地區的局勢變得異常複雜化。
一是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假美國之威而失去理性,靠日本之援而充滿對抗中國的底氣。從當前的態勢看,越菲兩國政要的言論已經失去了起碼的外交風度,逞強恃威,導致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失控。這很危險,加大了越菲冒險衝動的幾率,也使得南海局勢失去平衡,誘發擦槍走火的風險。
二是對於東盟鄰邦的態度,中國可以隱忍克制,但是對於外部勢力的介入,中國卻不能不特別的警惕。尤其是對於美日兩強的南海插足,已經觸及到了中國的底線。中國不能放任外力脅迫或慫恿下的鄰國對中國核心權益的搶逼圍,若局勢失控,中國也不懼怕用一場低烈度的戰鬥去警告美日,棒喝鄰邦。畢竟,一邊靠著「10+1」自貿區的中國引擎發展經濟,一邊又在覬覦中國的國家利益,還利用美日強權夾逼中國,中國的克制和耐心是有限度的。
三是不僅越菲兩國可以煽動本國的民族主義,中國政府的壓力同樣巨大。據最新調查,有8成的中國民眾討厭越南,同時對好戰的鄰國表示反感。而且,要求政府強硬的民意也在增強。若鄰國繼續鬧下去,搞不好真的會導致大麻煩。一旦真有衝突發生,無論越南、菲律賓,恐怕都非中國對手。而這,恰恰是美日所希望看到的,靜等著中國和東盟各國發生齟齬,以便從中漁利。
四是美日對越菲的支持,只能停留於口頭上,而不會和中國發生直面衝突。中美G2時代,美國也只能敲敲邊鼓,靠中國周邊的「島鏈」棋子對抗中國,以紓緩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而已。至於日本,則是對中國軍艦穿越沖繩海域後的條件反射罷了。
本月18日晚上,在著名的加拿大芒克辯論會上,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和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作為正方,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及《時代》雜誌主編扎克利爾作為反方,對21世紀是否屬於中國展開辯論。雖然反方獲勝,但這四位主流學者咸認為中國是不可忽視的力量。現實主義的美國和崇拜威權的日本,又怎麼能和中國玩一場為小國作嫁衣的零和戰爭遊戲?
東盟搞外交平衡求自保
不過,美國重返亞洲已經成為奧巴馬政府的戰略舉措,借力美國奪回在亞洲影響力也是日本政府的現實策略。加之南海區域石油利益和地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東盟各國也希望美日介入,以抗衡中國。各方勢力不同心態不同目的的抱團,注定只是表面熱鬧。畢竟,美日南海公開的利益是通航安全,中國並沒有觸及美日的利益;關鍵是,中美、中日在經濟領域、地區合作和全球戰略層面都有利益交集。中美、中日之間的南海歧見,相比其他方面的大利益就可忽略不計了。至於東盟各國,固然忌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訴求,但也需要中國的經濟支持。東盟害怕中國,同樣也不希望被美國操縱。長期以來,東盟一直就是在大國間搞外交平衡以求自保自利。對此,中國心知肚明,美國也了然於胸。
就在越南動作很大地向中國示威的時候,讓人驚奇的一幕上演了。6月19日至20日,中越兩國海軍艦艇編隊在北部灣海域舉行了第11次聯合巡邏。聯合巡邏結束後,越南海軍艦艇編隊於21日至24日訪問湛江。這次恐怕輪到美日傻眼了,中國和越南在南海不僅有衝突也有合作。鬥而不破,這就是南海區域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