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海危局考驗「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3]     我要評論

馬建波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中國的戰略安全,已成為關乎國家和平發展與順利崛起的「核心利益」,及國人重大關切之焦點所在。因此,舉國上下應予高度重視,不容妥協。美國也不要低估中國的耐心和勇氣而錯判局勢,加劇區域安全危機。美國應真正回到「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框架和機制內,展現誠意,盡快落實有關決議,推動中美戰略安全對話磋商,尊重和維護中國的主權「核心利益」,共同努力構建維護世界和平與區域安全的格局。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的前身,即:「中美戰略對話」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始於2004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達成的「中美戰略對話」聖地亞哥重要共識。2005年8月,首輪中美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之後,中美定期輪莊磋商,先後舉行6次。2006年9月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北京啟動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對話」逐步由加強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與積極互動的宏觀層面,回到「戰略經濟對話」的中觀實質領域,一年對話兩次,先後舉行了5輪,「貿易平衡、匯率問題、環境保護和知識產權等」成為中美對話博弈的焦點。

 隨著中美兩國對話的深入與交流領域的拓寬,2009年4月1日,在倫敦G20國集團金融峰會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舉行首次會晤時,一致同意確立了中美新型「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它既是前兩種「對話機制」的統一和戰略層級的提升;也是中美戰略對話機制一個涵蓋「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系統架構的形成,及標誌著「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更深入地落實到「加強G2雙方戰略合作,推動實質戰略經濟互惠與維護相互尊重戰略安全」的核心利益與共同關切的利益層面。同年7月27日-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成功舉行;次年5月24日-25日史上最高規格與規模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中美雙方共同開啟了由「對話博弈,走向合作共贏」的時代。

中美開啟「對話博弈,走向合作共贏」時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5月9日美國首都華盛頓迎來了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舉行,美方高規格的接待和雙方高級別官員的共同主持,展示了中美對話的份量,且均肯定了「中美兩國關係合作大於分歧」的主流。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和財長蓋特納更以中國諺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建言雙方攜手,共同應對新挑戰。本次對話雙方共達成48項重要成果,除了「促進中美元首等高層交往;在平等與尊重基礎上展開人權建設性對話;促進雙方能源科技與環保合作;及簽署《中美關於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全面框架》協議等」亮點外,更引人關注的焦點和亮點就是「雙方將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框架下全面展開中美戰略安全對話。即是說,中國已將中美對話機制中,及未來全球和平與可持續經濟發展中,雙方最為核心和關切的戰略焦點「中美戰略安全對話機制」提上了議事日程。

 無庸諱言,中美經濟要保持強勁與可持續、平衡發展,最終實現互惠共贏,將取決於未來中美雙方的真誠合作與尊重互信;更取決於全球與區域局勢的安全,及地緣政治的穩定。中美作為引領全球經濟的兩大動力引擎,在維護全球及區域和平與安全中將扮演積極而重要的角色。尤其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和武備滲透歐亞非的軍事霸權—美國,其在相關領域的責任、作為與誠信,將極其敏感和備受世界關注。因此,在新型全球化格局下,舉行中美雙邊「戰略安全對話」尤為重要和必需。

 然而,對美國而言,自二戰之後和美蘇冷戰對決期間,美國為攫取和擴張帝國軍事、政治與經濟利益,多年的處心積慮與霸權滲透,已使其完成全球化的戰略安全佈局,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常年游弋於太平洋和波斯灣,軍力扼守全球各戰略要衝。因此,美國的國防力量無國能撼,美國的戰略安全根本不存在威脅,相反卻給區域內各國構成巨大戰略安全壓力。

中國展現誠意 美國陽奉陰違

 對中國而言,新中國建立後,雖積極發展了「兩彈一星」事業,逐步構築起戰略國防之安全屏障。但自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致力於「韜光養晦與和平發展」,30多年來GDP增速年均超過9%,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去年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截至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已超過3.3萬億美元,持有美債超過1.14萬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不斷增持美債,已積極展示了與美國對話合作的誠意。

 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領海疆域一直備受鄰邦侵佔、蠶食和威脅。東海與南海島礁主權爭議問題長期懸而未決,中國以負責任的雍容大國姿態,提出了「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治主張。然而,「擱置主權爭議,並非放置或放棄主權」,越南、菲律賓等鄰邦卻違背歷史,不斷挑起事端,蠶食我領海主權利益、海洋資源利益和戰略安全利益。何也?就因為這些領海區域蘊藏超過數百億噸的石油儲備和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就因為這些海域也是美國覬覦已久的霸權與能源戰略觸角延伸所及。因此,美國耍起陽奉陰違的花招,一面與中國對話修好;一面卻對挑釁者暗中鼓搗撐腰,揚言重返亞洲、維護美國利益。正因為有美國的撐腰,才掀起了東海危機和南海危機。也才助長了越南和菲律賓不斷膽大妄為的挑釁氣焰,近期更有越演越烈之勢,越南已在敏感海域實彈射擊演習,連日示威遊行;菲律賓則作出移走鄰國界碑標誌的荒唐之舉。他們的種種舉動都意在固化侵佔我領海島礁主權的事實,中國的領海防禦已處於腹背受敵的危局。

 由上可見,中國的戰略安全,已成為關乎國家和平發展與順利崛起的「核心利益」,及國人重大關切之焦點所在。因此,舉國上下應予高度重視,不容妥協。美國也不要低估中國的耐心和勇氣,而錯判局勢,加劇區域安全危機。美國應真正回到「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框架和機制內,展現誠意,盡快落實有關決議,推動中美戰略安全對話磋商,尊重和維護中國的主權「核心利益」,共同努力構建維護世界和平與區域安全的格局。中國不好戰,但也不懼戰,歷來主張區域內的問題,相關國家協商解決,不容外國干涉。如果挑釁者不知收斂,繼續為虎作倀;如果美國不識國體,繼續橫加干涉,一旦中國忍無可忍,再一次自衛反擊戰重臨,必使中東戰線尾大不掉和經濟搖搖欲墜的美國,再次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替補機制大方向正確 (2011-06-23)
廿四味:反對派借故退出草案委會為了什麼? (2011-06-23)
南海危局考驗「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2011-06-23)
就國民教育十問何俊仁 (2011-06-23)
冷眼向洋:《劉亞洲與中國當代戰略》讀後 (2011-06-23)
全港運動會漸趨成熟 (2011-06-23)
為理明言:避免把將軍澳變為「危城」 (2011-06-23)
香江透視:鞏固中央對特區的領導 (2011-06-22)
廿四味:香港需要具創意的房屋政策 (2011-06-22)
胡總哈俄烏之行凸顯中國「歐亞新戰略」 (2011-06-22)
南中國海維權的兩個策略 (2011-06-22)
香港的屋荒應該如何解決 (2011-06-22)
可適當增建公屋復建居屋 (2011-06-22)
來論:替補機制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 (2011-06-21)
廿四味:國民教育勢在必行 (2011-06-21)
國民教育是必要的「健腦」舉措 (2011-06-21)
蔡英文「增慮添疑」的外訪言論 (2011-06-21)
為陳偉業辯解的理由根本不成立 (2011-06-21)
盡快實施替補機制防政客「玩𣾀」 (2011-06-21)
也門政局發展趨勢分析 (2011-06-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