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潤華
剛過去的星期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無需大肆慶祝,能夠家人團聚、共敘天倫已是非常幸福。多數人覺得「嚴父慈母」,只因一些爸爸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予人嚴肅的形象,其實每個父親都像母親一樣疼愛自己兒女,努力工作,賺取金錢,供書教學,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父親節好讓子女乘機表達愛意及感謝父親的無私付出。
現代父母不易為,職場上拚搏進取,希望能為子女提供較好的物質條件,生活上呵護備至,智力投資決不手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對子女不能過分溺愛,思想品德的教育更不容忽視。隨著e時代來臨,各種資訊充斥網絡、良莠不齊,青少年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驗,判斷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影響而隨波逐流,學校、家長、社會應積極配合,從旁指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言傳身教做個好的榜樣,否則,孩子恐會誤入歧途,成為畸形社會追名逐利的犧牲品。
廣為大眾關注之「藥家鑫事件」乃反面教材,西安音樂學院三年級學生藥家鑫,不啻為天之驕子,本前程似錦,卻因一念之差走上一條不歸路。據報道,去年10月20日深夜當他駕駛私家車從學校返回巿區途中,將騎電單車的張妙撞倒後,見她用手機拍攝,恐遭索償惹來麻煩,於是下車連捅八刀將她當場殺死,手法殘忍,令人髮指,西安巿人民法院依法對藥家鑫判處了死刑。
新聞震驚各界、反響巨大,人們不禁反思:一次車禍讓兩個家庭破碎,悲劇是誰造成的?他的父母、社會有沒有責任?照說能入讀音樂學院的學生都不簡單,天資聰穎、學有所長,藥家鑫能彈得一手好鋼琴,看來父母自小花費不少金錢及心機栽培,可惜他還未來得及反哺雙親、貢獻社會就斷送了自己的青春,讓人扼腕。從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當代教育重心失衡,為人父母者多數著重於對子女的智力培養而忽略了道德修養,某些人價值觀傾斜,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影響,育兒不少是從功利、實用出發,從小灌輸成功的定義乃是做大官、賺大錢。年前廣州某小學開學,記者訪問一名6歲學童,問其長大的理想是甚麼,童言無忌,該學生張口就說要當貪官,語出驚人。當然這種現象是極少數,但可見社會歪風已荼毒幼小心靈,社會、學校、家長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扶正驅邪、棄惡揚善的重任。
兒童是社會的未來、明天的希望。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看望北京巿朝陽區十八里店小學的同學們時強調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亦寄語兒童要:「有理想、會學習、善思考」,他並指出「有理想不是一定要當大官、掙大錢、幹大事」,「有理想就是做個有知識、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希望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堅持以胡錦濤主席「八榮、八恥」要求嚴格教育下一代,努力培養青少年「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遵紀守法,德才兼備,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