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官 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官本位」影響深遠。 網上圖片

青 絲

 學識豐富、才學優秀的人,在封建時代比一般人要更容易獲得政治權力,而擁有了權力,除了能夠實現經世濟民的宏大理想,也意味著財富利益的豐收,這使得歷代的讀書人對從政做官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除了讀書求取功名,以學優入仕,一些人為了做官,亦是無所不用其極。對此,魯迅曾有過非常深刻的評價:「中國人的官癮實在深,漢重孝廉而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則』。總而言之:那魂靈就在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

 漢武帝時,朝廷設立了舉孝廉的制度,地方推舉上來有「孝順親長、廉能正直」品行的人,可錄用為官。於是就有人把自己的幼兒活埋,聲稱要省下糧食來奉養老母;還有人母親尚且在世,就已用木頭刻了牌位,每天對著牌位供奉,目的自然是想要做官。南宋的時候,官方崇尚理學,許多讀書人戴著高帽子,腳穿破靴,打扮成理學家的樣子,就是想要混進這個群體,謀取一官半職。清代以八股舉業取士,讀書人寫文章就以「且夫」「然則」為時尚,以圖仕進。魯迅用這些例子,深刻揭示了追逐權勢、做官成癮,是如何以一種巨大的力量引誘並摧殘人們的心靈。

 在「官本位」成為社會價值主導,人性扭曲的環境裡,「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是一種必然,因為當官的人需要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清人趙吉士的《寄園寄所寄》載,明代有個進士出身的監察御史喬廷棟,罷官家居期間,每天早上他都穿戴整齊,然後高坐自家堂上,令僕役呼喝開門。接下來僕役又依次俯伏晉謁,裝作有冤要申的樣子,喬廷棟一一分析剖辨,做出判決,再依儀關上大門。事情看似荒誕可笑,實際上是做官成癮的人,已至無法自拔境地的生動寫照。

 而這也並不是偶然的例子,《清代野記》裡載有另一個故事:清光緒年間,有個安徽人張傳聲,花錢捐了一個河南候補道,加花翎二品銜。其人面目臃腫,大腹便便,飯量驚人。當時河南尚無職缺可補,張傳聲每天早上洗漱過後,就身穿官袍頂戴,從內室而出,中門的僕役遂敲響一塊鐵鑄的雲板,高喊大人下簽押房辦公了。到了外堂就坐,僕人端上茶水,門衛就手持十幾張拜帖上前,聲稱某某某等稟見,實際上一個人也沒有。過一會,手捧茶碗的張傳聲,打著官腔說自己累了。門衛又斜步走出,高喊僕役伺候,大人從公堂下來了。每天演完這一齣自導自演的戲,張傳聲才乘轎出門拜客。

 十八世紀末,英國公使馬戛爾尼在短暫訪問中國後,說了一句振警愚頑的話:「中國人沒有宗教,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做官。」可謂是確切指出了當時的社會弊端,發人深省。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非禽非獸真禽獸 (2011-07-19) (圖)
豆棚閒話:「未察虛實」 (2011-07-19)
亦有可聞:官 癮 (2011-07-19) (圖)
詞話詩說:雞蛋愛石頭 (2011-07-19)
歷史與空間:楊絳百歲心不老 (2011-07-16) (圖)
來鴻:濕之韻 (2011-07-16)
文化觀察:退稿信 (2011-07-16)
文化觀察:識人七法 (2011-07-16) (圖)
歷史與空間:放心與放手 (2011-07-13) (圖)
古今講台:古姓伏羲氏 (2011-07-13)
來鴻:地 氣 (2011-07-13) (圖)
詩情畫意:緬懷「一代偉人周恩來」感賦 (2011-07-13) (圖)
歷史與空間:「唐宋八大家」治水有功 (2011-07-12) (圖)
豆棚閒話:容忍度 (2011-07-12)
古典瞬間:嚴陵灘頭話隱士 (2011-07-12)
來鴻:浪漫這東西 (2011-07-12) (圖)
歷史與空間:時代的回應:羅家倫對近代中國史的追求 (2011-07-09) (圖)
開卷有益:意念讓你心想事成 (2011-07-09)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7-09) (圖)
文化觀察:「風入松」關張與廉價閱讀 (2011-07-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