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經過一天緊急搶修,動車事故路段基本恢復通車。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迄今已奪去39位乘客的寶貴生命。內地官方媒體紛紛強烈質問事故的真實內情,新華網更以「不該發生為何發生?」為題發出3問,指出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們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為戒。
追問一: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
D301次列車乘客李妍婷憶述,7月23日早上8時10分許,打算去溫州雁蕩山遊玩的她們一家五口從天津上了車。進入溫州永嘉站前,雨越來越大,閃電頻繁,李妍婷隱約有些擔心,感覺車速有些慢了。「時速大約不到100公里,列車當時已晚點25分鐘左右。」
D301次動車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這趟列車卻在此停留了幾分鐘。20時24分許,得到出發信號後,列車重新啟動,車速明顯快了不少。「早是這樣的速度,列車就不會晚點了。」李妍婷當時這樣對家人說。
此時此刻,另一輛D3115次動車正在前方不遠處行駛,且車速明顯慢於D301次。兩車距離在危險地縮短……
劇烈追尾撞擊,令D3115次動車組列車第13至16節車廂脫軌,D301次動車組列車第1至5節車廂脫軌,四節墜落橋下,其中1節車廂懸空,一頭擔在高橋上,另一頭插在地下,猶如一個巨大驚歎號!到25日15時,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
按照列車運行常識,無論是一般電力機車,還是高端動車,都裝載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閉塞系統。這套系統可以有效測定列車速度,對位置進行定位。但是這套至關重要的行車安全系統卻在最關鍵時刻失效了,這是為何?
追問二:列車調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產專家和鐵路人士看來,列車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為、管理因素不容忽視。
「即使列車信號失靈了,電話總能溝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這樣發問。
列車體積大、速度快,剎車距離至少以數公里計,高速行進的動車距離則更長,防止列車追尾不可能憑司機目測。列車行進中,不僅有一套行車控制系統,更重要的是還要聽從調度中心指令。
「管理責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壞了種種制約原則才導致而成。」清華大學教授、管理學家陳國權這樣強調管理的重要性。
事故發生的甬溫線調度管理歸上海鐵路局管控,而從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是7月1日鐵路調圖後剛剛開通,其在京滬段走京滬高鐵鐵路線。
像防止追尾,別說是動車,就算是普通列車,也會有極為嚴格的安全操作、調度指揮規範。即使雷擊導致信號失靈,但列車終究是歸人來管理,「車是死的,人是活的」。
據兩車乘客回憶,撞擊時,前車D3115次動車時速大約20公里,而後車D301次動車時速則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調度正確,且兩車駛出永嘉站時間相差約10分鐘,後面車應有充分時間停車,這起事故應涉及信號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等方面問題。
「這絕不是天災!事前一點徵兆也沒有,應有調度失控原因,沒有協調好。」D301次動車乘客劉義鑫說。
追問三:平安能否不用鮮血來換?
不少乘客反映說,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細節問題應引起重視。比如,目前動車座位沒有安全帶,一些乘客導致碰撞外傷;事故發生後,動車包廂門打不開,玻璃敲不碎;車廂內也缺少救生錘;乘客逃離列車後,高架橋軌道兩側本可作為逃生通道,但失修嚴重,增加了逃離難度……
乘客劉義鑫說,列車出事後,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錘,但是三個人輪流砸玻璃,但還是砸不開。
D301次車15號車廂乘客孫女士則說,動車是不是應該像飛機一樣,乘務員一上車先對乘客進行安全培訓,可我們在動車上,不少乘務員還是延續著舊時列車的習慣,忙著賣飲料、撲克、書賺錢。
溫州康寧醫院參與救護的醫務人員說,如果動車有安全帶,傷亡可以減少一大半。
這是一起不該發生的事故,遇難乘客的血不能白流,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