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璆醫生 立法會議員
「醫保計劃,由我選擇」。自2008年起,政府便積極推動醫療改革,經過兩輪諮詢後,政府於本月十一日正式公布了這份全民皆可參與的醫療保險計劃的內容。政府亦一再承諾,將來即使落實任何醫療融資方案,現時全民皆可享用的公營醫療服務制度將維持不變,而政府對公營醫療服務所投入的資源亦不會減少,令服務水準得以維持。
然而,政府雖然對這個自願性的醫保計劃滿有信心,但不少市民的心卻「十五十六」拿不定主意。即使是一些對此問題素有研究的學者,也對方案抱著懷疑的態度。究竟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否真的可行呢?
醫保計劃須物超所值才能吸引市民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這個自願醫保,究竟「保」的是什麼?首先,保障範圍包括:住院治療及不需住院的手術,相關的化療及專科門診診治及檢查,因應住院及手術需要的診斷成像服務,及癌症化療與放射治療。這些都是一些比較重大而昂貴的醫療服務,不少市民日常需要的醫療服務,例如普通科、中醫、專科西醫門診及復康治療等,都被摒諸門外。第二,究竟甚麼人可以受保?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投保。而一個人只要參加了這個醫保計劃,則日後,不論他多大年紀,都可以續保。高風險的人士也可投保,保金的上限是不能多於標準保金的三倍。第三,政府如何控制醫療費用與保險公司的操守?根據諮詢文件,政府會要求參與計劃的醫院及服務提供者以「套餐」形式收費,以增加透明度。而政府當局會設立一個監督架構,由不同的機構執行監管職能,包括保險業監理處、衛生署以及成立一個新的專責機構,監督醫保計劃的實施及運作。最後,政府已預留五百億元來提供資助誘因,鼓勵市民參與計劃;以及成立高風險保險攤分基金,為高風險人士「包底」。這筆錢預計可供二十年之用。由此可見,這個計劃的對象並不包括基層市民,因為他們沒有餘錢買醫療保險,而傷病時則習慣使用公立醫療系統。此外,計劃對富裕的階層吸引力也不大,因為他們傾向找頂級名醫,要求個人化的服務。如是,量產式的「套餐」服務,恐怕未能切合這個收入群組的需要。
那麼,這樣一個醫保計劃,對甚麼人有吸引力?我們可以設想,打算買保險的人有兩類:一類是比較健康、年輕而又習慣未雨綢繆的人;另一類是身體狀況較差的長者及有長期病患者。對於前者,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安心,自己一旦患上重病,要住院、做手術、或接受昂貴的癌症治療,保險可為他們分擔費用。然則,政府的醫保計劃必須物超所值,才能吸引他們由目前購買的保險計劃轉投。我們相信政府醫保提供的折扣優惠,多少能發揮一點影響力,但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嚴格監管服務質量和提供給予業界公平競爭的平台。
嚴格監控必不可少
第二個考慮點,就是在自己退休後,仍能否買到醫保。在這方面,政府的醫保計劃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因現時市面的醫保計劃,絕大多數在投保人步入老年時便不再受保。
至於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政府的醫保計劃便相當具吸引力,因為他們很難買到市面現有的醫療保險,對於他們而言,參與這種有政府資助的醫保計劃就可以得到比公立醫院較佳、較及時的治療,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況且,即使投了保,自己仍然有權使用公立醫院的服務。於政府而言,提供一些補貼,就可以誘導部分市民自己負起自己一部分的醫療開支,可謂「除笨有精」。這些公帑,還是用得合理的。如此說來,醫保計劃的成敗主要繫於計劃運作暢順,嚴格的監控更必不可少,更要應付業界的競爭。若然計劃不周,五百億的公帑,連同市民的保費,便會成了業界口中的肥豬肉!
|